我国棉花种植产业10年发展历程
生意社12月27日讯 1998年,国家开始放开棉花流通,中国棉花产业作为最晚放开的农产品,第一次融入了市场经济的怀抱。棉花流通行业,这个棉纺产业链条承上启下的环节的巨大变化,带动着上游棉花生产和下游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10年来,棉花生产产量连年增长;从计划经济脱离出来的棉花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纺织服装业更是成了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10年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收获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整个产业链条在蓬勃发展了10年后,于2008年进入低迷。中国的棉纺织行业将以怎样的姿态走向何方呢……
10年前还是一个贫困县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棉花加工厂不时映入眼帘。2006年,高青县的财政收入已达4亿元,其中棉花产业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农民人均收入达4303元。“棉花产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种棉积极性,还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各类就业人员达4万人,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工不离乡。”该县县长王克海说。
近10年来,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像高青县这样靠发展棉花产业而走上致富路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年来,我国棉花种植从遍地开花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棉花成了这些区域县市的农业支柱产业。这不仅致富了一方百姓,也使我国的棉花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棉花总产量逐年稳定增长。
布局集中生产向好
据农业部种植管理司调查显示2005-2007年期间,三大棉区植棉面积占全国99.85%,比2002年提高0.2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冀、鲁、豫、晋、陕、津、苏、皖、湘、鄂、赣、新、甘等13个省区。10万亩以上(兵团5万亩以上)的大县面积占全国比例为80.9%。
生产的集中带来了棉花产业的飞速发展: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随着我国棉花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03-2007年期间,我国棉花平均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为8282万亩、77公斤/亩、641万吨,比《规划》实施前三年(2000—2002年)分别增加1459万亩、5.5公斤/亩、155万吨,增幅分别达到21.4%、7.7%、31.8%。其中,新疆2003—2007年棉花平均种植面积2046万亩、单产108公斤/亩、总产224万吨,比《规划》实施前三年分别增长32.6%、13.4%、52.7%。
——纤维品质明显改善。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我国棉花优质棉基地县主栽品种纤维品质多年的检测结果,2004-2007年纤维长度、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分别比《规划》发布前的2001—2002年平均提高了0.2mm、0.4cN/tex、0.8。此外,我国已经选育出一批具有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1cN/tex以上的陆地中长绒棉花新品种,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200多万亩,使我国棉花品质结构中陆地棉中长绒、中绒、中短绒棉比例由《规划》发布前的1∶95∶4调整到2∶93∶5。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产业集中度和棉花品质的提高,棉花加工、纺织等企业开始在棉花优势区域内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开展了订单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总体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棉花总产值达1200亿元,比2002年增510亿元,增幅达到86.4%。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03—2007年每亩植棉现金收益分别为832、615、784、832、945元,5年平均为802元/亩,比《规划》实施前3年平均(519元)增加283元/亩,增幅54.5%。
政策惠农促产业良性发展
我国棉花产业近10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除了生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与国家政策及其变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0年前,国家一直采取的是限制棉花发展的政策,导致除新疆外的各主要产棉省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2001年,国家开始拓宽棉花收购渠道,棉农种植积极性得到鼓励,中国棉花生产开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但随着棉花收购市场的放开,大量的资本涌入,无序的竞争一度使棉花价格显得变化无常。在此过程中,棉农由于信息闭塞,再加上单家独户生产,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卖棉难”、“打白条”在棉花市场放开初期成了让棉农最无奈的事。棉农思想波动较大导致棉花种植面积难以稳定。
2005年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关注棉农利益,近两年,相关部门更是把保护棉农利益放在了棉花生产的首位。滑准税政策的实施就是其中一个。2005年,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回绝了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要中国进一步开放棉花市场的要求。他说:“中国不会同意再减低棉花的关税,我们再调低的话,对于中国棉农来说压力会很大,这会影响到棉农的基本生计,还涉及农民的就业问题及消除贫困的问题,因为棉花进口多价格低,棉农要减产,农民就业问题会更严重,要帮助他们脱贫就更困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考虑这涉及1.2亿人的最基本问题。”
紧接着在2007年,国家首次出台棉花生产补贴项目。中央财政划拨5亿元,对全国近4000万亩棉田种植进行补贴,连续补贴2年。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每县确定5个优良品种,做到一村一种。其中,黄河流域棉区补贴面积1603万亩、长江流域棉区670万亩、西北内陆棉区1060万亩。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补贴对象为项目区内从事棉花种植的农户,补贴标准为新疆每亩10元,内地每亩15元。5亿元分配为:黄河流域棉区补贴金额24050万元、长江流域棉区补贴金额10050万元、西北内陆棉区补贴金额15900万元。
棉花良种补贴是在春播即将开始的时候出台,在很短的时间里,补贴范围内的地区全部把相应款项补贴给棉农,受益的千万棉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成本压力,对棉种补贴政策赞誉不绝,刺激了棉农种植积极性,使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据了解,从2009年起棉花良种补贴范围将覆盖全部棉田。
惠农政策的连续推出,让处于弱势地位的棉农不再孤立无援,植棉积极性得到稳定和提高,我国的棉花生产安全在棉农这个最上游的环节得到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