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丝绸: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行动
生意社12月27日讯 今秋,四川、重庆部分茧站鲜茧收购价跌至每公斤10元以下,龙头企业与蚕农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多因企业亏损而成了一纸空文。众多绸厂担忧,若大量桑树被毁,整个丝绸产业四五年都难以恢复。而且,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丝绸企业正面临10年来最严峻的形势。在内外夹攻下,拯救丝绸产业已经刻不容缓。
丝绸产业是我国加入WTO后少数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之一。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丝绸企业正面临近10年来最严峻的形势。
国家对丝绸产业所处困境极为关注,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再具体到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部取消蚕茧和部分蚕丝产品的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政策⋯⋯一场从政府到企业的丝绸产业拯救行动正在全面展开。
政府、行业协会篇
商务部:亲临企业摸底调研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丝绸产品出口下降态势进一步加剧,其中生丝出口763吨,较9月减少207吨,同比下降21.34%,较去年同期减少20.02%。除了出口大幅下跌外,丝绸行情的暴跌也让丝绸企业异常焦虑。更令人忧虑的是,丝贱伤农,部分地区已出现了砍伐桑树,改种其他农作物的情形。据悉,今秋四川、重庆部分茧站鲜茧收购价跌至每公斤10元以下,龙头企业与蚕农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多因企业亏损而成了一纸空文。众多绸厂担忧,若大量桑树被毁,整个丝绸产业四五年都难以恢复。11月初,不堪重负的四川、重庆、江苏、广西和浙江五地的多家丝绸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书商务部,希望以国家行政资源拯救丝绸产业。这份名为《关于紧急应对当前蚕丝绸行业危机的建议》称,全行业对国际丝绸市场的形势把握不准、信心不足,再加上部分投机者推波助澜,整个行业目前正处于危机状态。
11月4日,国家茧丝办发函要求“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防人为压低价格和过度炒作”。各茧丝主产地政府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蚕农分析蚕桑“潮落潮起”的规律。紧随其后,商务部官员奔赴广东、浙江等地对丝绸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摸底调研,以期用鼓舞企业和加大出口退税等方式“救济”丝绸产业。此外,商务部还将着力于提升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完善厂丝储备制,对厂丝储备费用进行补贴,设立蚕桑发展风险基金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浙江:28家蚕丝被生产企业签署行业公约
12月2日,浙江省丝绸协会起草制定的《浙江省蚕丝被行业自律公约》,经蚕丝被会员企业讨论修改后,由杭州瑞得寝具有限公司、浙江千万缕丝绸有限公司、桐乡市神神家纺有限公司、浙江银桑丝绸家纺有限公司等28家省内蚕丝被生产经营企业法人代表签署后正式向社会公布。签约企业将严格遵守《浙江省蚕丝被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并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要求,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浙江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王伟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签署行业公约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将企业统一管理起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争取扩大国内市场;其次是蚕丝被属于耐用消费品,签署公约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另外,签署行业公约旨在扶优扶强部分丝绸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江苏东台:三项措施应对当前困境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茧生产基地、首家“中国茧丝绸基地”。全市拥有桑园10600公顷,2008年发放蚕种59万张,生产鲜茧40万担,白厂丝90%以上达到5A级以上。桑园面积、发种量、鲜茧产量、亩桑收入和茧丝质量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