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年代来临 高勇:纺织业最早求援者
生意社12月29日讯 2008年的北京没有飘雪,但面对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的纺织出口退税政策,高勇颇有感慨。他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副会长,在2008年这个危机的年代,高勇率先求援。
“我们是率先提出需要政策援助的行业协会。”高勇回顾起这个没有飘雪、但对纺织业却胜似寒冬的2008年,一切依旧历历在目。
2008年,给保持十年飞速发展的纺织行业上了生动的一课,被认为是大鳄级的中国纺织业向谷底走去。
上书国务院
奥运年,高勇没在北京呆多长时间,更多的时候他都在沿海的纺织出口大省,用他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地区是纺织业出口受损的严重地区。”在那里,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倒闭现象最为严重。
实际上,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和原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上述各省出现了纺织加工企业陆续倒闭的情况,年初,工厂倒闭趋势愈演愈烈。
早在2008年3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高层几乎全部出动,前往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福建,调查当地的纺织业“受损”情况,“广东省东莞的纺织业受损严重。”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介绍,在各省的调查小组陆续回归北京之后,各小组开始汇总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希望国务院、商务部等高层部门能够对纺织业“出手相救”。
当时的请求是2008年的出口退税不要再降低,相反要回调到13%,这样才有可能使纺织业摆脱目前的现状。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抹平纺织业平均利润。
此外,由于降低顺差等宏观政策的影响,纺织行业的出口同样遭遇着困扰。
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2007年7月起,服装与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又进一步下调到5%。纺织工业协会测算,2007年下半年,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服装行业利润损失48亿元,利润率下降0.26个百分点。而多数中小纺织服装加工企业难以保持盈利,只能选择停产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