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改善民生:纺织业功勋卓著


http://www.texnet.com.cn  2008-12-31 09:36:33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12月31日讯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从纺织品供应紧缺到纺织品极大地丰富,从带动农民就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环境保护到社会责任的社会实践,无一不对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取消布票终结纺织品短缺历史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过来的中国百姓恐怕无人不晓,布票、粮票和肉票几乎就是生活的保障。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棉花棉布就实行计划定量供应,每人年发放布票25尺,1955年棉织的衫裤、毛巾、床单等也实行收票供应。1957年后由于棉花减产,每年布票发放量减到每人16尺,三年困难时期再度降低,1961年每人只发2.5尺布票,同时棉针织品收票范围由10多种扩大到30多种。1963年后,纺织品供应情况逐步好转,1965年每人发放布票11尺,1970年每人发放布票增到14尺。上个世纪70年代后,我国化学纤维制品大量应市,棉布和针织品供应进一步缓和。1978年后,布票已很少使用,直至1984年,我国终于取消了布票,实行纺织品敞开供应。

  布票是我国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定产物,它是人们购买纺织品的资格凭证。从1954年国家实行棉布计划供应起,到1983年底国家正式宣布取消布票,前后经历了30年。当初,因国家经济落后,发给城乡居民的布票一般都不充足,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布票的“面值”还要精确到1寸、3寸,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锱铢必较。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那个年代有人要想结婚,全家人得提前好几年开始攒布票,如果实在不够使用,还要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凑。而且跟粮票不同的是,布票的有效期一般只有一年,为了防止好不容易攒下的布票作废,还得到处托人把旧布票换成新布票……真是一寸棉,一尺纱,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繁荣发展,使全国人民真正告别了缺衣少被的年代。小小布票的演变历史,映照出中国百姓“布衣生活”非同寻常的巨变。

  品种繁多极大丰富了人民生活

  30年改革开放,我国纺织行业蓬勃发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市场,质优价廉的纺织服装产品极为丰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式样万千、丰富多彩的城乡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市场。中国百姓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着传统,告别了缺衣少穿的“灰、黑、蓝、绿”年代,各种款式花色的服装为居民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据统计,2007年仅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就达到98元,比1990年的51元增长近1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7.5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14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主要纺织产品产量及纤维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从原料到最终成品,从国内生产到全球销售,纺织教育、科研、设计相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上下游及相关行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链。2007年,中国的纱、布、服装和化纤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化纤产量已超过全球生产总量的1/3。纺织行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广泛采用国产先进装备,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八成左右用于国内消费。中国纺织工业在满足国内13亿人口纤维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国提供优质的纺织产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