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市场遭遇寒冬 广东出口订单锐减五六成
生意社1月4日讯 年关前通常是加班赶货的高峰期。但2008年底明显与往年不同,杨茂春的东莞新丝路制造厂里由原先几百名工人减少到了只有100多人,原因是近几个月来出口订单锐减了五六成,部分工人已提前放假回家,部分由于手头的活太少影响收入而辞掉了工作。
由于占到企业出口80%以上的欧美市场遭遇“寒冬”,杨茂春特别想拓展中东或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来缓解目前订单青黄不接的窘境。不过,在资金已很紧张的情况下,掏钱去拓展新市场,谈何容易。杨茂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作为民营性质的小企业,自己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机会微乎其微,并且开拓新兴市场带有一定市场风险,但假如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还是很有信心渡过难关的。他身边已有朋友从东莞市政府获得经费来拓展海外市场,例如在借助环球资源、香港贸发局等网络来寻找新客户的过程中,10万元的推广费用,政府资助了8万元。
“如果企业只需出两成海外市场推广费,而另外八成由政府‘埋单’,那么市场风险将大幅降低,这大大促进了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积极性,我们正在准备申请政府的资金扶持,但估计不容易,希望审核的条件能放得更宽松些。”杨茂春表示。
与杨茂春一样,身为安朗童话世界(香港)有限公司业务推广总监的林彩朗,也遭遇到了订单萎缩的烦恼。她迫切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来完成转型升级,因此近日特别留意港企在粤贷款创新方案的最新进展。
拿什么来拯救中小企业?
世界经济下行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顺着海外采购商迅速传导给了中国外贸。进出口2008年11月出现2002年3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1月当月,进出口总额为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同比下降17.9%。
在外贸形势不乐观的背后,广东、苏浙等地区陆续有一些企业因经营困难而倒闭。为促进经济发展、保住外贸平稳增长以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会维持一段时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1月6日的预测称,美国、欧元区、日本2009年经济将出现0.7%、0.5%、0.2%的负增长,而这三大市场目前合计大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3%(包括香港转口),由此可见2009年中国外贸形势比较严峻,至少在2009年第二季度后情况才有可能有所好转。
周世俭认为,国家有必要调整外贸政策来协助企业过冬,除了“两高一资”产品外,应全面恢复出口退税,做到及时、足额和到位,目前对纺织品、服装等产业出口退税还不到位,应该尽快上调到17%。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和加大研发投入。
周世俭还强调,尽管目前国家大幅降低利息,但对于很多在银行里拿不到贷款的小企业来说还是没用,因此国家有必要成立小企业管理局,从贷款、贷款担保、培训、信息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扶持小企业,以缓解目前广大小企业的困境。
广东中小企业积极借力
企业普遍反映,国家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更多是减轻企业出口成本压力,却依然无法扭转目前国际需求减弱的局面。国际订单的萎缩是出口企业的致命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靠海外客户下单时预付货款等流动资金,来维持支付工人工资以及上游供货商货款等环节正常运转,订单的不足很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中小企业倒闭。
在这场外贸“寒冬”的洗牌中,占到全国外贸总额1/3的广东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据广东省经贸委公布的数据,2008年1~9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关闭的企业涉及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各行各业。而实际上,2008年来因种种原因在广东省工商局注销以及吊销的企业已达6.2万家。
鉴于形势严峻,广东省正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2008年12月5日举行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会议上,公布2009年安排2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广东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或补助,奖励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成绩显著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此外,广东省政府将注资10亿元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重点基础建设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同时将安排2亿元扩大出口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商品出口退税征退差额资助。
当然,这笔高达22亿元的扶持资金并不是平摊到每家中小企业头上。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官维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近百万家企业,中小企业占到99%,假如22亿元平摊到全部企业根本微不足道,因此将采取择优扶持的策略,根据企业上报项目技术含量、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等方面指标,来有选择性扶持并尽快落实。
此外,对很多企业来说,银行放宽贷款条件比政府自掏腰包更行之有效,尤其是在粤投资设厂的四五万家港资企业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随着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相当部分过于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粗放型加工厂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在再发展过程中资金成为了“瓶颈”。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连同香港三大商会代表前不久向广东方面提议,港企可以凭借跨境资产、订单合同或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保单向内地银行抵押贷款,意在打破目前在粤投资的香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僵局。目前两地在跨境物业抵押等概念上已达成共识,但具体操作细节还在讨论中。
林彩朗:“尽管很多从事加工贸易的港商在内地没有固定物业向银行抵押贷款,但在香港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定固定资产。一旦这个贷款方案可以落实下来,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在粤从事加工贸易的港企转型升级。不少港商盯上了内地的销售市场,但苦于没有足够经费创建自主品牌和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