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口企业:用什么结算还看客户需求
生意社1月6日讯 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上涨,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首度破“7”进“6”。7月底开始,人民币单边升值结束,处于盘整态势。
广州一家发动机配件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吕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一些订单会采取远期锁汇以锁定汇率风险,但在2008年上半年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远期锁汇合约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而广东汕头一家玩具公司负责人陈先生也说,2008年秋交会期间,由于欧元的贬值,使得他们做的一笔欧元结算订单遭受了10万元的汇兑损失。“如果出口结算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层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日前有消息指出,中国已经跟周边8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协议,出口业务实现人民币结算距离外贸企业越来越近。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部分广东外贸企业对这项试点措施的反应却较为平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境外人民币兑换困难,客户在贸易中仍然优先选择美元结算。
吕先生说,公司目前跟香港地区的贸易量大大下降,主要出口中东、东欧和俄罗斯等国家,与这些国家的客户的贸易一般都只能采用美元结算。在广交会的时候曾经尝试与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但客户不同意,因为人民币在他们的国家很难兑换。
佛山一家陶瓷企业出口业务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该企业出口一般都是用美元或欧元结算,其他货币几乎没有,也很少跟客户讨论用人民币来结算。理论上用什么货币都可以,这主要取决于客户是否接受以及境外客户银行是否有充足的人民币供应,但客户反映在境外兑换人民币极其困难,所以基本拒绝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道路还很漫长。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加利事业部总经理钟浩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该企业在第104届广交会上的订单85%以上是用美元结算,大约10%用港币结算,5%以欧元结算。
钟浩森说:“之前出口是为了储备外汇,所以结算时几乎都是用美元,假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可以考虑用人民币结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专家封小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首次尝试,内地与港澳地区已有CEPA协议,与东盟也已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原先已有的自由贸易区域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这些区域间企业节省外汇结算成本。
目前出口形势不乐观,加上美元汇率波动比较大,相当部分企业和机构有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封小云认为,要实施这项措施并不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在最近几年与港澳地区以及东盟等地区更加紧密经贸合作过程中,内地旅客到这些地区消费时也已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而且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迅速推动人民币结算的能力。
据了解,粤港贸易过程中,目前以人民币来结算属于极少数,主要集中在一些小数额商品交易中。在广东从事服装生产及贸易的港商王毅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目前与境外客户主要还是以美元或港币来结算,主要是目前对方客户兑换人民币来支付比较麻烦,将来是否采取人民币来结算,将取决于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