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0”增长 中小企业如何自救与他救
南都:截至2008年10月末,东莞共有企业9。1万户,其中99%是中小企业。这个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地方,而今却不幸站在了金融海啸对国内实体经济冲击的最前沿。您认为东莞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受到相比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冲击?
刘志庚: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企业,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外向依存度过高,缺少自有品牌、自主技术,核心竞争力薄弱,抵御外部环境波动的能力较差,东莞产业层次处于低端。
尽管东莞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但配套水平不高,“小、散、弱”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行业组织发展水平不高,对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有限,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偏少,机制不够灵活。
危机之下,信心最重要南都:有观点认为,今年广东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应如何应对?
刘志庚: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导致我市企业订单和利润下滑。在困难面前,广大中小企业要辩证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金融危机影响,坚定发展信心。
从宏观来看,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已出台很多化解危机的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和各省市在危机后迅速反应,先后出台降低贷款利率、上调出口产品退税率、稳定汇率、下调契税、暂时免征房地产印花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内需,拉动消费,从宏观层面支持企业发展。
南都:您指的信心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刘志庚: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市场需求还在、企业生产能力还在、产业配套等优势还在。未来几年,我们考虑投资1400亿元,实施包括基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内的“四大工程”。这必能带来无限商机。
此外,外围环境严峻的时候,往往也是企业苦练内功、脱胎换骨的最佳时期。金融危机的发生,既对我们的企业有影响,也对竞争对手有影响;既导致我们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也导致国内外资源、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各国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成本降低;既让企业内部矛盾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也使企业静下心来、理清思路、谋划长远。
东莞很多科技型企业,一直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保持较高产品附加值,在危机中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政府提升服务水平
南都:东莞中小企业的辐射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比较强,政府在引导企业开拓市场上有何打算?
刘志庚:我们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了解国家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信息,把握好政策机会主动参与重点项目或其配套项目的建设经营。
另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新兴市场。
比如我们正大力宣传推广徐福记等港台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做法,鼓励企业发挥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开发出适应国内多层次消费需求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产品。
政府要引导企业改变“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的做法,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把目光由传统的欧美市场向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培育新兴市场增长点。
此外,新领域、新行业不断涌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互联网工业设计、工艺设计方面,家庭教育、体育健康的新业务需求大大增加。
南都:东莞企业界人士反映,目前最大问题是融资难,您认为政府能帮助中小企业做些什么?
刘志庚:目前,我们有五个“十亿”项目帮助企业,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强银行与地方、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互信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担保程序,开展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奖励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完善我市非上市企业产权交易、股份托管、质押典当等地方性资本交易市场,方便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无形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一方面,加大政策落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扶持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我们将制定政府采购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土企业和产品,确保每年政府采购中一定比例的产品来自于东莞;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涉及企业的收费罚款项目,规范执收执罚行为,降低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