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盼保护—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供求透视
在仓库门口,棉花码成了一垛。总经理伍贤伟告诉记者,湘鄂棉业按照省政府“不拒收、不压价、不打白条”的要求,已收购棉花20万担,比2007年多收了一倍,春节前可实现收购30万担的目标。
“2008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收购棉花共亏损80多万元。国家收储后,略有盈利,但总体上还是亏损。”伍贤伟说,最近,国家加大收储力度,棉花价格有所稳定。湘鄂棉业被确定为澧县唯一的收储点,周边轧花厂加工的皮棉源源不断地送过来,仓容压力陡然增大。仓库内,标有“国家储备”字样的皮棉密密麻麻地码成数十排,还有不少露天堆放着。
华湘棉业老总李松柏、中兴棉业老总陆立新也向记者吐苦水:“一吨四级皮棉,市场价格不到11000元,亏老本了。国家收储价格定为12600元,对托市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收购、加工棉花后,只有网上竞拍交储一条路。”贺跃刚介绍,国家给我省的存储计划为5.2万吨皮棉,为全省总产的四分之一,而且要通过竞拍才能获得指标。
发展需治本呼唤“保护价”
棉花市场为何如此低迷?记者来到棉花产业链的上游——棉纺企业寻根溯源。
拥有20万纱锭的湖南云锦集团,是全省第二大棉纺企业,年消化3万多吨皮棉,折合成籽棉达10万吨,其中省内棉花占40%。总裁游松柏告诉记者,棉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参与国际大循环、充分竞争的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也高。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纺产品出口下滑,直接导致棉纱价格下跌。现在,1吨高档的精梳纯棉纱(32支)22500元,比半年前下跌了2500元;1吨普通的涤棉纱(45支)16000元,下跌了近20%。
为应对市场变化,湖南云锦集团及时升级产业结构,于2008年11月新建成一条高档棉纺生产线,以生产高档高支紧密纺纱线为主。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清花、梳棉、精梳、粗纱、细纱、自动落筒等工序后,成捆的皮棉变成细软的棉条,再由棉条变成细密的棉纱,最后绕成棉纱大饼,整个过程全自动完成。最近半年,该集团库存周期增加10天以上,货款回笼时间拉长半个月,全年利润也由上年3000万元下降到1000万元左右。
至此,棉价步入“熊”途的成因一目了然: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棉纺产品出口不畅,导致棉花需求下降,进而传导到下游的棉花加工、收购和生产等环节。
采访中,棉纺企业、棉花收购和加工企业忧心忡忡:最近10年,棉花价格波动剧烈,棉花产业经常大起大落,这一次恐怕也难以幸免。目前,棉花还处在下跌趋势中,什么时候是底,谁也说不清楚。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如果单纯依赖市场调节,就会出现棉花收购企业和棉农信心的丧失,棉花种植面积有可能滑坡,届时又会出现更复杂的矛盾。
棉花收购企业和棉农们热切呼唤:国家可否像粮食那样,对作为战略物资的棉花也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这样,既向农民交底,又起到了托市的作用,不失为稳定棉花价格、促进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治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