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专业服装展 我们需要怎样重整旗鼓
生意社1月7日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进步所带来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参展,展会已成为人们接受最新信息、把握市场趋势的载体。同时,展会以其独特的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逐渐成为国际、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展示自己形象和产品的极好工具。“展会”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热门词汇之一。
十年前,纺织服装展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面积不过万余平方米;而如今,凡是服装生产加工的集散地,以及纺织服装产业大省,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纺织服装专业展会。全国每年举行的各类服装展览会多达数十个,中国纺织服装展会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影响广泛的、深受业内人事好评的展会,如CITME(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Inter Textile(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博览会)等,已被列为目前在中国甚至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纺织服装专业展会。
回顾2008年,尤其是下半年,经济寒冬成为了2008年服装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在服装行业延伸开来。外贸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内销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让服装行业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天。倒闭、裁员、失业,一个个阴暗的词汇在这个寒冬里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纺织服装产业流程中的重要一环,2008年纺织服装展会,尤其是进入下半年,无论是展会效果、成交情况,还是观众与参展商参与程度上,不能不说是走在一个下降的通道中。进入2009年之后,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业界都在关注着纺织服装展会能否在各方的努力下获得有效的支撑,发挥展会应有功效,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度过难关。
展会要用产品说话
2008年,展会从热闹到萧条,似乎来得快了一点,尤其是广交会服装类展会的冷清让很多人感到了寒冬的不期而至。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使2008年备感原材料成本上涨、贸易趋缓等压力的纺织业感到寒意加重。然而刚刚结束不久的柯桥纺织品博览会给记者带来的确是另外一番景象:客商登记处队伍一直排到展馆外的广场上。显然这与逐渐走向萧条的国际大环境是大相径庭的。据悉,此次展会设1100多个展位,有4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仅40%是绍兴县内企业,来自境外的参展企业超过40家,数量创历史新高。虽然柯桥纺织品博览会的规模远远比不上业内的其他重量级展会,但其逐渐走强的趋势却在向业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产品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专业展会成功与否的基础。“转型升级”、“创新”、“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等词汇不断出现在与会者的交流中,而所有这些词汇无一不与产品相关。“相对于几年前单调的面料产品,如今的柯桥面料可以用‘丰富’形容,可以说是与流行同步、与时尚共舞。我相信在这次纺博会上能看到流行!”来自广东的余先生这样说到。
200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没有企业讳言所面临的经营困难。一家公司负责外贸的工作人员坦言:“9月之后就再没有接过订单。现在,就算来了订单也不敢接,因为形势瞬息万变,谁知道国外买家会不会破产呢?”但是与此向对应的是,不少国外采购商依然对中国纺织业抱有信心:“中国纺织仍然很棒!虽然越南、孟加拉、柬埔寨也有纺织业,但我仍然到中国采购面料。中国纺织业有自己的优势,其他国家还无法代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