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织业:布局新内需时代
历经提速式发展阶段后的中国针织工业,如今正站在产业经济转型拐点,内需市场将成为决定其能否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8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针织产业的外向型销售有所下降;而在国内的经营环境中,基于中国经济实体的支撑,销售稳中有升。因此,重点根植国内市场,开拓国外新兴市场,逐渐成为针织企业发展的重心。特别是近期以来,为防止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衰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可以预见,扩大内需市场将带动整个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也将给谋求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针织行业带来升级契机。
“非常高兴地看到一系列政策出台,尤其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表明国家对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也表明了其解决问题的决心。”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表示,在中央政府4万亿计划的带动下,地方政府也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这一系列措施将产生乘数效应,给纺织服装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他还预测,受益扩大内需新政,针织产业各个领域都将迎来成长空间:针织服装内销市场平稳增长,产业用针织品受到重视,能源类项目则将拉动针织经编产业发展。
结构调整
可以说,2006年对针织行业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在这一年,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超过梭织服装及附件。2007年这一速度继续加快,前9个月针织服装出口量实现2006年全年持平。当时,杨世滨也曾提醒各大针织企业负责人,针织行业虽然迎来了“大提速”发展阶段,种种的利好消息刺激着市场的发展,但也不要沉溺于想象的喜悦中,在实际经营中还会遇到种种困难,企业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方为快速发展之道。
进入2008年,当金融危机传递至实体经济,海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1-5月,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67%;1-9月同比则下降3.64%。1-9月,出口的针织服装品种中,化纤针织与毛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数量、金额及单价都有所上升;棉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数量增加,但价格和成交金额同比有所下降。
金融海啸正在慢慢影响着中国针织业的海外市场。铜牛集团外销部经理马辉告诉记者,该集团2008年外贸比例增长10%,但他预计2009年产品出口将不可能出现增长。“去年上半年,主要是汇率问题对出口产生影响,但基本在把握之内。金融危机之后,通过把握大客户,抵消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今年的情况将没有这么乐观,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会出现,风险会更大。”据马辉介绍,在这种局面下,铜牛集团已经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未来发展重心将关注国内市场。
更多的外向型针织企业开始将眼光瞄准国内市场。20年来,浙江象山爵溪镇一直拥有着“浙江针织出口第一镇”的美誉,这座不足1平方公里的海滨小镇内聚集了近千家针织企业。近来,企业老板们忙着在中西部建立销售渠道,当地龙头企业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说:“世界金融危机来袭,正是企业摆脱出口依赖,拓展内需市场的契机。”
谈到2008针织业遇到的挑战时,杨世滨坦言出口受阻是现实问题,“2008年外销针织企业订单偏少,受美、欧、日、俄罗斯经济下滑影响,外销需求总体下降,出现逐月环比下降态势。此外,外商还出现退单、毁约等现象,客户下降流失快,企业出现极大的经营困难。”
对此,他建议外向型针织企业从自身入手,积极进行内部结构调整,“一方面,我国目前外贸出口比例已经从以前的65%下降到目前的30%。所以,如何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培育适合内贸市场的产品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不过,杨世滨也以山东即发集团通过产品创新稳住客户为例,表明海外市场依然存在商机,外向型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取市场谈判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