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寒冬”真正降临 何时“回暖”尚存变数
何时回暖
似乎每次外部环境恶劣之时,也是中国外贸体制变革或政策密集出台之际。2001年,当时的外经贸部下发通知,中国将扩大对外商投资企业贸易权的开放;取消实行多年的出口审批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实行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和核准制。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出口退税率4次调整:第一次主要针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第二次针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第三次为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第四次则直指机电产品。此外,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政策,加工贸易限制类和禁止类目录调整政策等相继出台,外加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外贸企业充分感受到国内政策环境的“春天”。
政策效果能起多大作用?出口何时才能回暖?
外界预期,政策最早将在今年一季度起效。不过,如果外部环境继续恶化,政策的效力将打折扣。一些机电企业巨头表示,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均有帮助,企业可借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摩根大通在一季度预测报告中表示,外贸政策调整只能帮助企业维持适度增长。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还将减速,将导致中国出口继续下滑,今年出口可能只同比增长3%。
进口利好
在外贸的悬念中,价格因素已趋弱,去年初的通胀局面已改观,全球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去年11月预警商品评述。当月铁矿石进口量小幅反弹至3252万吨,虽然同比下降,为去年首次负增长,但当月进口均价继续下跌至122.7美元/吨,同比增长8.6%,环比则下降11.7%。大豆单月进口均价连续下滑,当月进口价格为509.3美元/吨,低于去年初。
上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的稳定外贸政策措施中提到,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重点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
事实上,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势必会增加进口,尤其是原材料、机械类及制造类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增长。
在这场外贸“寒冬”中,可以期待的是,中国企业抓住国际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推动中国进口恢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