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茹:服企和商场携手 走真品实价路线
生意社1月10日讯 近期,商务部将“名品进名店”列入2009年的工作日程,即实现更多的国内知名品牌进入知名百货商场的目标。
如今,构建自有品牌体系、完善名店的商业经营、维系顾客忠实度已成为百货商场战略的关键所在。“名品进名店”将对自主品牌和百货名店今后的经营思路产生深远影响。之所以选择2009年加强“名牌进名店”的战略规划,主要由于2008年10月以来消费市场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同时,金融危机对国际奢侈品牌和国内服装大牌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正在显现,这种影响迅速蔓延至服装产业链的末端销售市场。
针对今年服装商业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今年上半年服装品牌的标价会有所下调。在服装消费的“井喷”时代,企业过分追求销售额,将单价抬高,目标定得宏大而不切实际,营销策略略显急功近利。
其实,就服装打折本身而言,本无可厚非。由于季节变化等原因,为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一些服装厂商采取打折方式促销,是完全正常的商业行为。然而,如今全球服装行业愈演愈烈的打折风已被“扭曲”,部分商家虽高喊“打折”,但却不断提高商品的零售价格,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不禁让人对打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众所周知,在商言商,商家不可能做赔本生意,打折之后仍要有利润可图,而服装市场如此长年累月经常性地打折,自然让人无法理解。在这种“打折”的怪圈中,一些商家虽然赢得了一时利益,但失去诚信。
面对纷繁复杂的服装商业环境,企业开始更多地着眼于未来。因此,范艳茹认为,赔本赚吆喝的盲目降价在今后的商场营销策略中会收敛,服装企业的价格策略也将随之转向战略层面。此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普遍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再轻易跟随降价的风潮,而是更看重产品的面料款式、科技含量、品牌质量、售后服务等内在的品质。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含量,将是拯救服装销售市场的唯一灵药。
2009年,中国服装企业的销售坐上了过山车。与此同时,行业对服装市场的认识也更趋理智和成熟,这必将益于中国服装产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健康发展阶段。
范艳茹预计,今年的服装消费将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趋势,2~4月进入销售低谷,“五一”极有可能成为消费转折点。服装企业可通过对面料和款式的调整,推出中档价位服装精品。对赢利水平高的服装企业而言,金融危机更是一种机会。而对于百货商场而言,现在不能再引进只卖品牌、不卖钱的服装企业了,终将回归真品实价的商业本质。
另外,服装企业在营销上也需创新,营销模式不能再走低价促销的传统路线,需练内功,推广情感营销。百货名店也要时刻考虑顾客的需要,并满足顾客的需要,尊重顾客、服务顾客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