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力考验浙江“担保圈”互保忧虑加深
生意社1月12日讯 2009年1月初,曾富水终于与银行签了合同,获得了贷款。不过,曾富水把自家的一栋别墅抵押了出去,而抵押所得的贷款却是用于曾富水所在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没办法,这是浙江部分银行的新要求:向银行贷款时,除了企业要提供抵押,法人代表也要提供私人财产抵押,即使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如此。
曾富水是浙江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资产上亿,在过去,曾富水和银行打交道没这么困难。曾富水也很理解银行的难处:看到前期江龙控股、华联三鑫、飞跃集团等一批企业出问题,并波及了一大批“担保圈”圈内企业,银行里的人非常紧张,而现在又到了年关,有关方面的担忧尤甚。
“到了年关,发工资、发奖金、还债,企业的资金都比较紧张。而过年前,银行放贷更加慎重。”身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有“温州模式代言人”之称,周德文说:“今年,海外金融危机爆发,这个年关不一样。”
互保忧虑加深
曾富水尚有抵押物,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往往只能靠别人的担保获得贷款。但现在,人们对“担保的邀请”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担保机构的转变最为明显。近期,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防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风险的通知》,这是该部门首次向浙江担保行业发布七个方面的风险提示。当地业内人士对此的解读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浙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开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老板外逃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上述通知特别要求注意老板行踪:担保机构要掌握在保企业和拟担保企业的企业主个人信用情况,确保在企业主出现信用问题时,能迅速反应。
浙江温州部分银行也采取了新的措施,周德文向记者介绍,现在银行开始做企业的联保。比如,五家企业一起来贷款,五个企业每个企业200万,一家出现风险,五家来承担,如此,银行负担就轻了。
浙江某木业公司老总李先生前期曾为几位同乡提供过担保,但现在,经济形势骤变,“我个人的企业已经很少有新的对外担保。并且,我在密切关注同乡的经营情况,但已有担保的问题不好办,同乡的企业状况没多大改变。”上次看到绍兴的事,李先生说他很担心,但又毫无办法。
企业互保面广量多
2007年底到春节之间,追债潮爆发,当时周德文就估计,当地有20%的企业在此期间停工半停工,许多商人逃往外地躲债。
“2007年底时说,中小企业有20%停工半停工,2008年底的形势更严峻,2009年则还要困难,特别是四五月份,因为那时,制造业都是淡季。”周德文说,往年现在是旺季,今年旺季不旺,普遍面临一定的压力,很多企业提前就放假了。据周德文介绍,浙江民营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互保。“企业资金越紧张,互保越活跃。”但对于具体的互保数据,采访对象大都表示,由于统计难度大,无法掌握。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郎立新长期与“问题企业”打交道,对浙江民营企业的互保状况有较深了解。就互保的严重程度而言,郎立新发现,目前,浙北的湖州等地情况好一些,而浙南的金华,绍兴、台州等地问题就比较严重。
前期绍兴多家大型企业出现危机,引爆了“担保圈”地雷,从这里面,或许可以窥见浙江民企互保涉及的深度和广度。
2008年,绍兴四家企业——金雄轻纺集团、华联三鑫、江龙控股、五环氨纶相继停产,引发了绍兴“担保圈”事件。绍兴不少企业陷身其中:比如,浙江精工建设产业集团、浙江庆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南方控股集团、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均曾与华联三鑫进行过互保。据绍兴市法律界人士此前估计,绍兴县50%的企业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波及。
对绍兴地方经济有深入了解,同时担任某公司高管的绍兴文理学院李生效教授认为,通过倒闭或重整,绍兴隐藏较大危机的大企业基本已经释放了风险,短期内,当地可能不会再有大企业出问题。
当心互保地雷
不少采访对象担忧,由于年关的临近,很多企业资金压力更大,企业日常经营也未得到改善,在存货损失和订单减少的双重压力之下,“担保圈”地雷被引爆的危险仍然不小。
浙江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装饰品生产,这家企业在2007年底大量囤积原材料,存货余额高达3亿元以上元,比年初余额增加近一倍。当时这家公司还自夸说,公司抓住2007年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契机,积极备货,收购了大量原材料。
殊不料,转瞬之间,风云突变,该公司产品及原材料量价双双暴跌,不得不计提巨额损失,雪上加霜的是,这家民企对外还有近亿元的“互保地雷”。而今,到了年关,正是这家公司收购原材料,开展新业务的时候,但这家公司的资金链却岌岌可危。
上述企业的情况显然不是个案,对于浙江诸多民营企业而言,普遍面临高价存货处理的大难题。另一方面,2009年的订单减少也将严重困扰浙江民营企业。拿在浙江有重要地位的纺织业来说,曾多次到浙江进行调研的纺织业专家汪前进告诉记者,诸多企业今年可能面临零订单的情况。而在浙江省绍兴、宁波等地,有不少大型民营企业都是以纺织业作为主业。
以温州为例,根据相关人士近期提供的数据,国际金融危机给温州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外贸订单直线下降,平均外贸订单约减少30%;外商违约现象严重,爽约率10%左右;外商“逃账”、“赖账”现象严重,很多企业贷款无法收回,约200亿贷款被拖欠。
“现在要解决互保问题,难度非常大。”郎立新担忧道。
在前期浙江几家大企业出现危机的时侯,我们常常看到地方政府的身影。但周德文担心,政府只能解决大企业的问题,而小企业方面,“由地方政府担保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面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