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产业集群脚踏实地谋升级
利好政策助推集群渡难关
根据形势调整忙
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由“双防”调整为“一防一控”,再调整为“保增长”,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将更加具有灵活性,政府已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以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这对于大多数出口企业而言将是一大利好。
企业转型动作快
产业集群中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纺织行业发展,另一些则有所转型。比如素有“中国针织名城”之称的浙江象山县,是国内最大的国际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造”针织衫10%产自象山。目前,象山针织行业增速趋缓,优势企业保持较好的利润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中小企业利润下滑,亏损加剧。在成本压力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基地或另作规划:甬南针织正在建设一座8万多平方米的针织城;富宏针织在新疆沙雅县投资1.15亿元的纺织二期项目竣工投产;鹏程制衣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到了江西万年县;巨鹰、影达等公司选择在柬埔寨建立生产工厂。
2009扬长避短显优势
在对2009年针织行业产业集群展望时,林光兴说:“协会可以把集群内各种经济类型、组织形式的企业都纳入服务范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引导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平台、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建设,在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使企业能够扬长避短,突出自身优势。”
增强集群竞争力
产业集群资源配置应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将体制、政策、服务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和要素在集群区域内进行系统开发和有效配置;对于产品开发、提升工艺水平和质量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及时提供其他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品牌运作、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信息,组织集群内企业多进行交流活动,以提高集群的竞争和发展。
产业链逐步配套
在针织产业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之间能有效地保持资源、信息以及技术上的交流和共享,能有效地调节产业链的配套平衡,使各环节从产量和质量上进行匹配和衔接,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源。中小企业要优化结构,真正发挥产业链的作用,不能盲目创品牌,不要忽略立足之本––贴牌加工。我国针织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因为国际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我国这样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设备、生产、管理到销售,这是集群地不能忽视的地方。企业应该思考并摸索发展路径,包括企业运营模式、品牌战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企业合作与联盟等,成为代表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领先者。
加大产业用针织发展的力度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产业用针织纺织品的消费外,随着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现有产品功能的不断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将会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如风力发电机叶片、防护用品、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而即使在一些传统行业,对现有产业用纺织品的一些新应用也会为行业带来高速的发展。据介绍,有的采矿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一种经编网眼织物来替代以前所使用的钢丝制网进行选矿,因为经编网眼织物的使用寿命要比钢丝制品长很多。可见,只要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善于挖掘和探索,产业用纺织品将可以运用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市场前景也会更为光明。
开发新品突出特色
浙江象山县、广东佛山张槎镇和江苏常熟梅李镇通过聘请行业和高等院校专家讲解针织产品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讲解国际针织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针织面料、服装开发、设计的趋势,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开发薄弱的现状,集中授课、个别辅导,使得“利用先进设备生产普通产品”的现状得到改变,值得其他集群地学习、效仿。同时,还应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依托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提高新型纤维的应用,建立从原料到后整理加工的产品开发设计联动机制,增加花色品种。开发新型纤维、织造的新型高附加值面料,生产风格各异的产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创新,避免产品雷同、低价竞争。
林光兴最后表示,相信针织企业正在迎接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