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工厂年关难过 休业恐变结业
生意社1月19日讯 年年难过年年过,在珠三角设厂的港资企业今年的年关特别难过。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陈镇仁坦言,金融海啸后海外市场迅速萎缩,去年第四季订单剧减三成至五成,许多工厂已提早数星期休业,一旦春节后依然找不到订单,许多暂时休业的港资企业可能会变成永久结业,数千间工厂面临倒闭。
在以往好景时,港资企业千方百计利诱民工留在工厂过年,但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部分港资工厂“计数”后,在去年十一月就已提早“收炉”。从事纺织业多年的陈镇仁表示,金融海啸发生后,企业间的互信荡然无存,大家不愿意被拖数,港企一方面被供应商追数,一方面又要向员工发放工资、年终花红,面对非常巨大的困境。
珠三角地区现在的港资中小企有六、七万家,即使在金融海啸发生前,工业总会已预料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飙升、劳动合同法出台等多重打击下,将有一成多的港资企业倒闭,近几个月出口情况急剧恶化,相信再有一成多的港资企业捱不过这个经济寒冬。
中小企提早冬眠
对于订单不足而要“冬眠”的中小企来说,目前最希望的是,几个月后市场累积一定的订单需求,令他们在春节后可“复活”。“要统计多少间企业倒闭很困难,关门大吉的厂商不会主动上来报告。唯有看看三月底有多少个会员没有交工总的会费,以及工总稍后发问卷时,如果收不到音讯,就证明已经凶多吉少了。”陈镇仁苦笑表示。
现在港资工厂在珠三角雇用多达一千万的工人,四分一企业倒闭,虽然末必代表有二百五十万民工失业,但届时丢饭碗的民工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陈镇仁警告,内地工厂倒闭也将推高香港的失业率,因为香港企业在关闭内地工厂的同时,也必然削减在香港办事处的人手。
谈到目前港资企业的难关,陈镇仁指出,许多人以为人民币贬值有助纾解港商的困境,但对厂家来说,所谓“贬值”只是相对美元而言,相对于欧罗来说,人民币不贬反升。另外,亚洲许多国家货币争相贬值,也削弱香港企业的竞争优势。虽然港府推出一千亿元特别信贷保证计划等连串纾缓中小企资金短缺的措施,但他表示,其实企业相互之间的赊贷额远远大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在企业间缺乏互信的情况下,现在许多时交易都要求以现金即时进行。
缺乏互信资金缺
工业总会已向政府建议,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范围,将其改为“信用保险”计划,因为许多厂家的产品并非是直接出口,因此并不能受惠于原有计划,例如纱厂、布厂就不能像成衣商般得到保障。陈镇仁认为,缺乏互信不单造成资金紧张,有企业甚至担心被拖数欠账,宁愿不接单也不愿冒蚀钱的危险。
问及内地和香港近期一系列支援措施的功效,陈镇仁表示:“政府的协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争取订单才是最根本,这是现时最头痛的问题。”他还预测,出口市场一两年内都难以复苏,厂商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瘦身”,准备作出长期抗战。除了节流外,也要开辟中东、俄罗斯、非洲等新兴的市场。
“以前欧美市场已足够维持,这些市场被视为无足轻重,但在目前环境下,厂家为了生存,什么都要尝试。”不过,陈镇仁警告,发展内销并非灵丹妙药,因为许多港商的产品都是工业产品,而非消费品,即使是消费品,要在内地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发展品牌进行零售也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