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与时装分开的戏谑年代 (图)
这些在四大时装周得以窥见的美丽风景巡演到国内,大多变成微缩版景观。也有极其重视中国日益蓬勃的时尚消费力量的品牌,因地制宜,专为本地时尚人士打造几场盛大的服装秀。好像前年Fendi在长城的那场秀,灯火辉煌得连“月球上的人也能看见”;去年底Hermes的秋冬秀,虽然不算宏大,但导演别出心裁请来几位艺术领域极有腔调的男士,不是模特而胜过模特,精确反映出这个法国品牌不追流行、以气度和品质取胜的格调。
其实还有一种秀,品牌不一定入了极高端,作秀的口碑却声名在外,也同样吊人胃口。来自台湾地区的鞋履品牌StellaLuna,历史不长,也不过多强调品质,跟随国际潮流的能力则一流,鞋履的设计风格总是抢在时髦与性感的前沿。为体现这个特点,秀场导演TimmWu把场景布置与装置概念、灯光与高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弱化模特的面貌,全力突出一双腿与脚。音乐响起,沙漏溢出一片荒漠,有人在前行––谁还记得这其实是一场“商品推介会”?Stella Luna最新秀“时尚狩猎者”在灯光上突出灰暗的效果,体现非洲原始部落的质感
秀衣服也秀观念
说到底,服装秀的形式再魔幻,终究是为了衬托服饰的美。对于StellaLuna最新秀“时尚狩猎者”,灯光师车克谦解释说:“秀场主体是沙漠和荒原的形式,所以在灯光上突出灰暗的效果,体现非洲原始部落的质感,包括一些譬如动物的色彩如蟒蛇、豹纹等等,让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在这场秀里,灯光和音乐,舞台布景和模特的装束,不过是为了表达一双双鞋子的情绪。
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中曾质疑:“如果没有语言的描述、评论和说明,服装可以传达任何意义吗?”从某种程度上说,设计师钟情于戏剧化的时装秀,兴许就是为了扩大服装的意义外延。
不是所有成衣都能像高级定制服那样被誉为手工艺术品,但服装的样貌定能反映社会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思想的变化。2008秋冬季的LouisVuitton时装秀上,10位超模被打扮成艺术家RichardPrince画笔下的小护士的模样。设计师MarcJacobs的这一创意,打开了这一年多来“时尚与艺术结合”的大势之门。更早年,AlexanderMcQueen在某场春夏季服装的发布会上,把一位穿着白衣的模特放在圆形转盘上,两头则各自搁了一台机器人。转盘动起来,机器人不断喷射出黄色和黑色的颜料,尽数落在模特的白衣上,片刻间就“制作”完成了一件礼服。到2006年的春夏系列,他用上了三维投影,让超模KateMoss的身影如同幽灵。至此,秀场添入高科技的手法也开始流行,亦表达出现代都市人精神世界的疏离气息。
这类借用服装秀表达观念的手法如今变成了大部分设计师的习惯,只是砸钱多少与水平高低的区别,主题有自我风格的表达,也有关于环保、关于政治、向艺术经典致敬……
但任何脱离服装根本的服装秀都是令人生厌的。有些设计师对展示服装本身毫无兴趣,只想借用时装秀的形式吸引别人,传达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2001年ImitationofChrist的秀场设在纽约的葬仪社,后台的表演提示上写着:“请悲伤地缓步前行,绝对不要猫步,时而停顿。”与之呼应的是,他们请60多位嘉宾上台,然后放出缠着绑带、满身是血的模特来吓他们。
金融危机迫人适应过紧日子,这般奇淫巧技的时装秀还是不要再来骚扰了,一些品牌举行一些必要而朴素的服装展示,细腻地解说服装本身的设计手法、用料与手工的精心,这样已经够打动人。如果真有实力,想打造一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秀,时尚人士不是不欢迎,但还请注意分寸,别让某场盛大服装秀上一位嘉宾的抱怨打回原形––“太盛大了,大得我都看不清远处模特身上的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