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业:“质量”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不容回避的事实——国产缝机在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仍需努力
谈及选购缝制设备的原则,许多国内大型服装企业设备主管给予笔者明确的回答:“宁可贵些,但设备质量等一定要好”。符合这一原则的洋品牌缝制机械便是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与“洋机”相比,国产品牌缝制设备的确有些相形见绌,这是一个我们不愿看到,却又不得不接受和面对的事实。
经过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国产品牌缝制设备在品种、质量和技术水准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其在质量可靠性、技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是,在中国缝机业国际化进程中,制约行业由“大“变”强“的主要软肋依然是产品质量,或者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关键问题,而产品质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则只是外在表现。
由于离开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质量,任何研发及其品种创新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要真正跨入世界一流的行列,提升产品质量较之增加产品机型品种更为迫切。
此外,需要还反思的是,对国产缝机产品质量现状的评价和认识问题。这些年来,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是上升的,有些还有局部性的技术突破,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截至2008年11月,行业内共有6家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了“中国名牌”称号,十余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除了国字号的美誉外,被评为省、市级名牌称号等荣誉更是不计其数。这反映了国产缝机产品的市场地位。
但跨入了荣誉殿堂,并不等于攀上了质量的峰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20世纪80、90年代,行业内有不少企业曾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或产品金、银质奖,但如今绝大多数企业已淡出甚至销声匿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金奖银奖不如用户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用户口碑。”国产缝机的质量无须奖杯来证明,市场、用户心中自有公平论断。
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意识、方法、工作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国产缝机质量与洋品牌究竟有多大差距?“就差一口气”,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常常如是说,即就隔着一层有待捅破的窗纸。就某一项质量指标数值而言,其中差距似乎微不足道,但多项细微差距叠加,国产缝机就被国外产品落下了一大截。如今,转型升级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应当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补上“质量”这一课是非常必要的。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以企业还是以用户为中心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质量观。实物质量的差距可以度量,质量意识的差距同样循迹可寻。尽管近几年日本那家同行企业与国内厂家在市场上磕磕绊绊,但其“一切从用户需要出发,一切为用户利益着想”强烈的质量服务意识无处不在,时时刻刻贯穿于研发、制造和营销的全过程,值得当今国内缝制机械企业用心学习。“零缺陷”、“零故障”已从宣传口号上升到企业行为准则,所以这一日本缝机品牌自20世纪70年代末进军中国市场一炮而红后,市场销量榜首位置至今无法动摇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