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东北袜业园让一万五千人养家有了依靠
生意社1月21日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中小企业,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却显得活力十足,尤其是在安置就业方面效果更加显著。白天,园区内自行车、摩托车密密麻麻,一排又一排;夜间,车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到去年底,围绕园区直接或间接就业的各类人员达到了15200人。据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东北袜业园成为辽源乃至全省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一个主要平台。
辽源市是一个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为解决百姓就业问题,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发挥辽源市袜业产业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国家资源转型城市试点的优惠政策,启动民间资本,建设长江以北中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加工基地,倾全市之力,建设民营袜业集中工业园区,利用袜业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大量安置就业。
创业有力地带动了就业。为尽快把袜业园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人入园创业,东北袜业园的决策者提出了“先予后取、先赔后赚”的经营理念,实施了“认认真真赔三年”的经营战略。他们几十万不算啥,几百万赔得起,上千万舍得赔,从大到购买袜业机“4:3:3”政策,小到每台袜业机搬运给50元补助,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优惠政策。如,2005年12月首次出台的厂房租金优惠政策:对2007年1月1日前入园的袜业生产型企业在建设期内实行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即第一年免收房屋租金,第二年免收租金50%,第三年免收租金30%。袜业园还出台了几项特殊政策:每台袜机搬迁给补助费用50元,免费为入园企业提供厂房工装布料,免费为企业提供内部装修,免费为企业制作统一标准牌匾,为2006年底入园的企业提供交通服务,2006年底前免收职工住宿费,免费为入园企业建立网站等等,在用水、用电、用气上还有补贴。3年来,袜业园为袜企免收房屋租金370万元,免费为袜企装修厂房及安装电路费用484万元,补助取暖费167.8万元。为提高区内袜企知名度,整体打造东北袜业园区品牌,园区带领袜企参加国内各种会议承担费用就达83.59万元,而广告宣传费支出高达上百万元,为袜企培训熟练工人支出102.7万元……袜业园为落实优惠政策,3年累计花费资金5690万元。在此基础上,袜业园的决策者把园区的功能定位为平台服务。即:人力资源、金融中介、物流仓储、产品研发、网络信息、营销策划、投资咨询、综合配套等八大服务平台。八大服务平台从2005年启动到现在,累计为入园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含担保)3000余万元,招聘培训派送各类人员1800余名,培育自主品牌30余个,完善生活配套项目8个,引进产业链项目1 3个,组织各类订单1300余万元,为入园袜企建网站12个,建立、拓宽营销渠道60余项。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使东北袜业园成为人们创业的平台和就业的乐园。目前,东北袜业园聚集了大大小小近200个袜厂。司纶祺袜厂2006年刚入园创业时,只有7台袜机,入园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袜机台数由7台增加到48台,48台增加到100台,100台增加到160台。眼下,不仅还清了100多万元的贷款,还在张罗着扩大规模,马上可以达到300台规模。像司纶祺袜厂这样入园后得到快速发展的袜企举不胜举。一般的袜企入园后规模都扩大了2–3倍。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棉袜生产局面,有力地带动了就业。尚淑晶和张蒙蒙是正茂成袜厂同一台袜机的缝头工,她们去年11月份的工资都是2840元,用自己就业后稳定的高收入,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在袜业园像她们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就业。东北袜业园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袜业园与清华大学、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还建设了自己的纺织技学,目的是对袜企的经营者、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创业、管理、技术培训。他们先后举办创业学习班三期,培训老板、管理人员600多人;举办下岗再就业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举办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技能提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1100多人;举办阳光工程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900多人;委托技校培训学员400多人。3年来,累计培训下岗和失业人员3500多人。
现在,东北袜业园既是辽源市的支柱产业,也是辽源市安置就业的主要平台。截至2008年11月,围绕袜业园区直接或者间接就业各类人员达到15200人。其中在园区直接就业的7300人,周边农村缝头厂就业的3100人,拉动相关产业就业的5000人。据劳动部门数据显示,东北袜业项目为全省新增就业比率承载了将近3个百分点。袜业园区在承载巨大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拉动了内需。到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8亿元;年消耗原材料2.8亿元;园区及上下游产业就业人员每年工资收入3.2亿元,对拉动内需产生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