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植棉面积减幅逾两成
生意社1月23日讯 据中国棉花协会22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因种植成本上升及棉花价格下跌,2009年全国意向植棉面积锐减21%。
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2009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报告称,据1月对147个优质棉样本县、253个乡镇、346个村、4292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对照2008年植棉面积8789万亩,今年植棉面积预计将下滑到7000万亩上下,降幅达20.9%。另有440万亩的意向植棉处于观望和等待之中。
报告称,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对棉花生产的冲击巨大,托市和救市收购早期效果佳,后期效果差,这些造成了植棉锐减走势。
2008年我国棉花生产经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双重重压,上半年“农资涨价猛如虎”,下半年棉价一路下滑,棉农植棉收益蒙受巨大损失,棉花生产遭受重创。上半年农资和雇工费用出现“双高涨”,成本增加135.7元/亩,增幅达到近三成。下半年新棉市场不断恶化,价格一路下滑,“卖棉难”前所未有,到12月农民出售量仅为60%,少于2007年同期20个百分点;售价4.76元/千克,跌幅20.7%。到2009年1月中旬,籽棉售价继续下降到4.26元/千克。
报告称,到2008年11月,全国有60%的棉田处于亏损状态。到12月,净收益为负的7.5元/亩。到2009年1月,农户植棉亏损额越来越多,亏损面越来越大。几乎所有植棉大户都是亏损的,早卖农户亏损少些,晚卖农户亏损加大。
报告称,国家2008年9月托市收购22万吨和10月托市收购100万吨,同时放在新疆,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新疆棉价下降幅度为11.2%,比内地减幅高达24.6%少了14个百分点。二是新疆意向植棉面积虽下降但减幅不多,仅为6.6%,可见托市收购对植棉产生的效果最直接、最有效。
然而,虽然2008年12月国家再追加收储150万吨,籽棉收购指导价5.2元/千克,收购区域在内地,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市场不断恶化,棉市萎缩,消费不振,加上收购强调大包型企业,以及鉴于银行方面认为纺织业的风险加大,放贷谨慎,收购资金仍然短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本次收储150万吨的救市效果表现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