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新棉销量大幅下降 将减少棉花面积
生意社2月1日讯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在其影响下,纺织企业产销低迷,棉花价格持续下跌,销售市场疲软,棉花收购遭遇空前困难,兵团棉花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兵团新棉销售量(国储棉除外)仅有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金融危机为兵团人敲响了警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兵团就这一问题已给出了答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兵团发挥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机遇,开始大力实施棉花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棉花为主的重大调整。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兵团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植棉六大精准技术,重点实施了品质优化、无公害植保、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五大工程,使兵团成为了世界上大面积植棉高产区。
对棉花产业带来的实惠,职工有着深切的体会。农八师一四九团女职工李森合告诉记者,正是棉花使她家走上了富裕之路。1998年,李森合一家生活还十分困难,在连队干部的帮助下,她开始种植棉花。凭借勤奋好学,她迅速掌握了科学种棉的各项先进技术,此后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2006年以来,李森合引种新型杂交棉品种后,年收入锐增到12万元以上。
2008年,兵团棉花总产已达到130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近六分之一,同时,兵团60%以上的职工收入来自于植棉,团场农业利润的50%以上与棉花产业有关,有超过100个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依赖于棉花。棉花产业已成为兵团农业的支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这种单一的棉花种植结构带来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成本不断攀升,棉花的边际效益正在不断下滑,比较优势下降;长期单一种植,致使地力下降,地膜污染加剧,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大规模单一的作物布局,使日益短缺的水资源难以高效合理使用,加剧了用水矛盾,影响了兵团产业结构整体调整。此次金融危机中,不少植棉大师、种棉大团经济运转不畅,银行贷款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加大,更使“一花独放”局面的弊端显露无遗。
对此,兵团党委果断作出抉择,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减棉、增粮、增畜、增果”的总体方针,用3年时间将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由850万亩调减至650万亩。
其实进入21世纪以来,兵团已加快了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兵团党委五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更是作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种植、养殖、林果业“三足鼎立”大农业格局的总体部署。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与会同志达成了共识,减棉并不是否定兵团棉花产业,更不是不种棉花了,而是要适当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把风险棉区、低产棉田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减掉,要继续保持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的优势,把适宜棉花种植地区的棉花种得更好,让其产生更好的效益。
近年来,农七师因为作物品种单一,全师10万名农业职工苦心经营近150万亩耕地连续亏损。更让人揪心的是,该师棉花单产已经由位居北疆各师前列倒退为全兵团后几位。为寻求突破,去年,农七师退出40万亩棉花低产田,将棉花面积稳定在78.1万亩。上接第一版)集中力量发展棉花优势产区的做法使这个师籽棉平均单产首次达到315公斤,增产26%。
谈起调整结构的好处,该师一三一团职工康雪荣神采飞扬,他告诉记者:“以前种棉花春天冻苗,秋天冻桃,风险大,成本高。去年我改种了黄豆,省工省时省力,投入低成本少,亩产量260公斤,亩产值1300元,比种棉花每亩多收入300元以上。”
去年,全兵团棉花种植面积调减近80万亩,而棉花产量达130万吨,比上年增产4.2%。事实雄辩地证明,以退为进的“减棉”策略有助于新时期兵团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今在兵团,已有越来越多的师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落实“减棉”方针。记者从兵团农业局了解到,今年各师上报的棉花播种计划预计可完成在上年基础上调减100万亩以上的目标,围绕结构调整的“减棉”战略又将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在调减棉花后,如何保持兵团棉花产业稳步增效?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兵团农业界人士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即通过主攻棉花质量,增强棉花产业竞争力,保持棉花价格的相对稳定,提高植棉效益,实现兵团棉花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虽然兵团棉花的生产水平总体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棉花品种的多乱杂,加工水平有待提高,使得兵团棉花的整体质量与世界棉花生产先进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质量上缺乏竞争优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尽快改变兵团棉花品种多乱杂的局面,确定优质主栽品种,全面推行公检,加快棉花清理加工企业技术改造。
春节临近,农五师八十九团职工牛宪权正忙着置办年货,准备热热闹闹地过个年。谁能想到就在2005年之前,每逢年关都会让当时生活拮据的牛宪权犯难。
过去,牛宪权种植棉花由于品种选择不当等原因,棉花产量低、质量差,连年亏损。2005年以来,八十九团进一步加强了对棉花品种的管理,牛宪权种植棉花产量随之大幅提高,收入逐年增长。去年,八十九团因地制宜确定了棉花主栽品种,在遭遇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后,籽棉总产依然达到4.6万吨,创该团历史新高,而牛宪权种植的棉花亩产籽棉也达到近450公斤。
牛宪权及八十九团的实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加强棉花品种管理,科学、合理确定主栽品种的重要性。今年,兵团已明确要求要以师为单位确定主栽品种,统一供种,棉花面积较大的师主栽品种为3至5个,面积较小的师主栽品种为2至3个,各师主栽品种面积比例要在60%以上,团场一主一副,主栽品种面积比例要在80%以上。与此同时,今年兵团还将全面推行公检,并对所有棉花加工生产线全面实施皮棉包包取样条码系统管理及标识管理,建立信息档案,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兵团的棉花品质将大大提升。
16亿元,这是一个让所有兵团人为之一怔的数字,它相当于16个中型团场一年的生产总值。去年,兵团植棉团场从疆内外引进的68.6万名拾花工,从团场“拾”走了这16亿元。
近年棉花生产成本增加过快是不争的事实。劳动成本年年猛涨这一项,对兵团棉花产业发展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劳动力紧缺,导致拾花费年年攀升,2008年已涨到平均每公斤1.3元左右。拾花成本增加,压缩了植棉利润,使棉农收入增幅减缓。
如何解决拾花难拾花贵这一制约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兵团人早已有了应对措施,那就是转变棉花生产方式,大力快速推广机采棉。
多年以来,兵团人一直没有停止过种植机采棉的探索,在转变棉花生产方式、完善技术措施、机械设备引进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为什么机采棉推广依旧进展缓慢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其中包括机采棉品种等农艺配套问题,机采棉清理加工的相关技术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多方面的原因。
虽然还存在诸多尚待完善之处,但机采棉的优势已在一些师团显现。去年,农八师一四九团采收了5万亩机采棉,该团从棉花品种的选用到田间技术管理、收获、加工,对机采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团机采棉籽棉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80%的机采棉评级达到2级以上。一四九团职工汪红兵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承包75亩机采棉,按照团场模式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籽棉亩产达435公斤,年收入达5万余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兵团人坚信,实施机采棉,是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截至去年底,全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已达116万亩,今年,兵团还将在去年基础上新增机采棉面积50万亩。同时,兵团决定各师要确定基础条件较好的团场作为机采棉重点团场,落实面积,加大支持力度。兵团集约化大规模植棉的优势正有力地推动着机采棉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棉花品种管理,努力提高棉花质量,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化发展等重大举措,已使兵团在创建国家优质棉基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兵团棉花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