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饰内外销产业互补 闽南用工基本平衡
生意社2月3日讯 正月初六的早上,闽南的朝阳格外温暖。在中国制鞋之都晋江市陈埭镇的奄上村,晋江市溜石恒利制鞋厂的老板朱绍聪坐在永成兴制鞋厂老板黄永平的家里喝功夫茶,老朋友黄永平的一个熟人小杜也在场。小杜在泉州马甲镇一家制鞋厂做鞋面设计,此次正准备换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而朱老板正需要一熟练的“开板”工。
经过初步的了解,小杜基本可以胜任朱老板的要求。话题的核心自然而然转移到待遇方面,“希望能拿到两三千吧。”小杜腼腆地说。
而在洋埭村七一路的繁华路段,寰球鞋服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前不少人驻足观看,该公司是陈埭知名的制鞋企业,拥有员工3000多人,按其招聘广告上所示,该厂作业员人均月收入超过1700元,每月7日和22日两次发薪,公司按国家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各项福利均较为规范。
“我们公司内销外销都有,今年我们的订单增加了一半。”来自安徽安庆、负责招聘的小何告诉记者,该厂后天就要开工了,此次因订单增加,需要招聘600人左右。“已经招了一些人了,我们公司的待遇不错,不担心招人的问题。”
陈埭镇是中国的制鞋之都,是安踏、361°等著名企业的“故乡”。这里曾容纳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在此次金融危机肆虐下,陈埭鞋企的命运也颇为引人关注。
“金融危机固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陈埭的鞋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目前的生存状况反倒是比较正常的。”黄永平告诉记者,陈埭的鞋企倒闭较多的是前年,当时因为银根紧缩,许多中小鞋企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而去年,虽然面临金融危机,但是在政府放宽银根及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加上在内销方面的优势,陈埭鞋企倒闭的反倒比较少。
黄永平说,陈埭的鞋企除了安踏、361°等几家大型企业之外,其余大多是人数几百人乃至几十人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而中小企业的倒闭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批倒闭了,又有一批新的起来了,大浪淘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的流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据悉,这里的中小鞋企员工就业形式都比较灵活,“由这一家到另外一家都是很正常的。”
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沿海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用工需求自然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据我的了解,现在陈埭的用工需求较为正常,基本与去年持平。”黄永平说。
在厦门,厦门万杰隆集团总裁许木杰正踌躇满志。以内销为主的万杰隆是当地较具特色的一家自有品牌服饰企业,现有员工千余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万杰隆正逆势而上,准备扩大产能。
“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不大,相反我们今年的内需市场进一步开拓,订单也大量增加。今年我们计划扩大50%的产能。相应的,我们的员工也将增加50%以上。”许木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多年来,该公司的员工一直比较稳定,“我们将主动增加就业岗位,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增加就业岗位实际上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据悉,厦门的服装企业内外销基本上各占一半左右。“相对而言,厦门外贸型的服装企业大多通过一手订单获得,很少通过香港等地的中介,议价能力也较强。”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秘书长刘秀銮告诉记者当地的服装企业的用工需求基本上维持在去年的水平。现在企业很少反映像之前几年出现的招工难的问题。“也有部分从广东等地过来这边找工的。但是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这个时候大多厂家对于扩大产能都十分谨慎,相应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就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