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外商炒低棉价冲减救市成效 收储方式待调整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04 08:11: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2月4日讯 在棉价不断下跌、棉农亏损加剧的情形下,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收储政策。但与此同时,跨国棉商却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不断打压中国棉价,冲减了一系列棉花“救市”举措的成效。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国家亟须尽快改变仅从现货市场收储棉花的单一做法,同时在期货市场收储国产棉,发挥这一平台的定价功能,才能重树市场信心、遏止棉价继续下跌。

  外商“炒低”棉价冲减救市成效

  我国政府于2008年8月底至12月底三次出台收储计划,280多万吨的收储计划虽然遏止了棉价继续下滑的局面,但目前每吨棉花现货和期货价格仍低于国家收储价近千元。

  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目前的局面固然与纺织原料需求萎缩有关,但一些跨国棉商利用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在国内外期货市场打压棉价,也是我国棉花市场难以“复苏”的重要原因。

  据万达期货研发部专家王元素分析,在期货市场上,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跌,投机者都有可能获利,跨国巨头正是利用期货的这一特性获益,不断打压我国棉价。由于参与期货交易的国内棉花企业相对较少,目前在国内棉花期货市场上,相当一部分“标准化买卖合约”由跨国棉商所持有,这些外资企业还往往通过国外期货市场影响国内期货价格。

  而国际投机资本在国内期货市场的“逆向”操作,更是直接抵消了我国棉花收储的成效。郑州商品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可供交割的棉花只有5180吨,而同期签订的买卖合同总量却高达110660吨。在棉花期货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形下,这意味着投机资金在不停地签订价格更低的合同,打压棉价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由于投机资金不断操作,这些合同几乎可以左右全国数百万吨棉花的价格。

  目前几乎所有在华开展棉花经营业务的跨国农产品贸易商都在郑交所拥有专门的交易席位;参与期货交易的国内棉花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操作技术方面,还没有一家有能力与这些跨国农产品经营企业抗衡。

  棉花市场信心不足农民减收已成定局

  从棉农、棉商到纺织企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方因棉花价格下跌受益。期货、现货价格低迷,甚至有价无市,更是加重了纺织企业的观望态度。

  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0日,新疆总共收购棉花210万吨,同期只销售出40万吨,销量主要依靠国家收储。温州棉商、新疆阿克苏市金诚棉业董事长李长亮说:“去年此时,每天都有四五家内地纺织企业或棉花经销商打来订金或前来订货,但今年还没有几家企业打来购棉款。”国内一些纺织企业也抱怨,棉价持续下跌,不仅使他们无法预算成本,下游客户还借口棉价下跌频频“压价”。

  由于现货市场持续“疲软”,加上棉花期货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棉商对市场前景的看法都极为悲观,不敢放胆收购,各地收购价格远低于农民种植棉花的成本。中国棉花协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最新调查也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除新疆以外的六个产棉省农民棉花交售量远远低于去年同期。

  负责这项调查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研究员说,眼下最主要的问题是棉花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形成了“棉农不愿卖、棉商不敢收、纺织企业不敢用”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形下,国内棉农普遍亏损已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操纵期货市场、不断打压棉价的同时,跨国巨头利用国内棉商急于“脱手”已收购棉花的心理,以极低的价格在山东河南等地采购国内棉商手中的棉花,不断压低国内现货市场的棉价。

  重振市场信心亟须调整收储方式

  尽管一些业内人士呼吁,中国证监会应尽快调查国际棉商恶意操纵期货价格的行为,但郑州商品交易所高级专员姬广坡表示,不管是打压还是操纵,跨国巨头的操作方式目前都还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几乎无可指责。

  姬广坡说:“既然这个市场已对外商放开,我们就应做好承受这种结果的准备;这些国际巨头在进来之前,早已把我们的‘游戏规则’吃透了,绝不会踩‘红线’。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鉴于收储等一系列棉花“救市”举措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姬广坡等人士认为,要扭转目前的局势,单靠从现货市场收储棉花远远不够,如果不同时从期货市场上把这种局面“扳”过来,收储再多的棉花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目前,我国棉花收储是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每天放出两万多吨收储指标让企业去竞拍,企业能否拍上,几乎完全靠运气。而国家收储的棉花必须是“大包棉”,目前全国生产这种规格棉花的只有900多家参加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相对于总数近万家的棉花收购企业,收储的带动、辐射面也极为有限。

  我国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四年来,已初步实现国内棉花的“定价”功能。姬广坡说,利用国内期货的“定价”功能,在现货市场收储棉花的同时,尽快从期货市场和具备一定“定价”功能的电子撮合市场收储一部分棉花。这样做不仅能把价格信号迅速传递给现货市场,很容易实现“稳定棉价”的初衷,同时还能改变长期以来国内棉花期货被动地接受纽约期货价格的现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市场  收储棉  棉农  棉价  纺织企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