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转型内销须过三重门
短短两个月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论纺织业振兴。纺织出口退税从13%调到14%,再调到15%,这对金融危机中的佛山纺织出口无疑是一份新年利是。然而,这封利是能否为出口企业带来强劲转变?有纺织老板心忧:“退税调整力度离业界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经济下行已经毫无悬念,欧美市场已经冷了,现在上调一个点有点滞后。”
订单下滑企业信心不足
纺织服装是佛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也被列为佛山重点打造的9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共有6000多家纺织企业,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产品涉及纱线、针织布、梭织布、经编、染整纱布、化学纤维、各类服装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最让企业关注的出口退税率方面,据测算,出口退税由14%提高到15%,在企业实行25%所得税情况下,将让整个纺织行业增加净利润约57亿元人民币。
禅城一家纺织企业董事长严先生说:“这只是理论上的值,前提是产品出得去,有订单才有利润啊。企业有没有信心,订单才是实在的东西,信心不是虚的,不是靠‘吹水’。”
佛山纺企老板普遍的说法是:一季度是纺织出口的淡季,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订单同比减少了30%左右,且预计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增加。
市场“冷冻”才是压身大山
连续多年以纺织品出口为主的佛山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已经逐渐将主营产品从纺织服装转向机械和建材。“从跟客户沟通的情况来看,春节前后,欧美两大市场对纺织品已经比较冷淡。按说今年开始美国取消中国纺织品配额对纺织原是利好,但是现在根本无单可接,利好就无从谈起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说。
顺德均安一家服装厂老板对一季度的出口也不乐观:“现在出口肯定是最困难的。买方市场萎缩,很多订单转去了东南亚国家。虽然现在开年才上班两天,生意萎缩量还显不出来,但是减少20%左右是很有可能的。”
去年上半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被称作纺织产品出口的“三座大山”。“现在原材料价格这座大山推平了,市场‘冷冻’才是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一纺织品出口老板如是说。
纺企出路:出口转内销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业内人士分析佛山纺企的出路是:只能面向内销。
然而从“外”转“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东部沿海地区、珠三角的很多纺织厂都是外向型的企业,佛山有很多厂本身就是面向外销市场的,企业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是面向外销,转内销不容易。”
一位从事纺织出口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外销转内销,摆在企业面前最大的障碍有三点:首先是销售网络,很多企业根本不存在国内的销售网络,要重新搭建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次有一个不愿意提及的原因,就是一些内销市场的信用很差,三角债等问题严重,让许多出口企业不敢跟国内打交道;三是产品转型,外销产品原来针对的消费者跟内销截然不同,需要投入成本重新转型。这也需要耗费较大成本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重塑生产环节等。
对此,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浩亮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最关键是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现在成本没有太多的下降空间,企业要开发新品种,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像汽车用纺织品、无纺布等,才能乘着政策的东风真正打开市场。他希望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