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09 08:16:00  来源:农业部 收藏


  生意社2月9日讯 2月5日,以提升我国麻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这一体系是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内容之一,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麻产品为单元,以麻产业为主线,建设起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麻类产业技术体系。2008—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6840万元。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由1个技术研发中心和19个试验站组成,包括1个首席科学家,24个岗位科学家和19个试验站站长。国家麻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育种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包括苎麻、亚麻、黄麻、红麻、剑麻、大麻以及生物技术育种岗位科学家7名;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为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包括病害、虫害和综合防治等岗位科学家4名;栽培与土壤营养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为华中农业大学,包括土壤营养、苎麻栽培、亚麻栽培、红麻栽培等岗位科学家6名;产后处理与加工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包括脱胶、纤维处理和生物能源岗位科学家3名;设施设备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包括麻地膜、收获机械和种植机械等岗位科学家3名;产业经济建设依托单位为湖南大学,主要为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团队。19个试验站主要依托省级、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组建而成。整个体系建设共有31个单位参加,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直属大学、省属大学及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覆盖16个省(市)麻类产区,研究内容涵盖5个主要麻类作物。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介绍,我国麻类科研已实现了由传统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跨越,由农业微生物加工向酶加工跨越,由传统纺织原料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跨越,并向多行业和交叉学科不断拓展。熊和平表示,麻类所作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单位,承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一定认真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集成我国麻类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在产区推广,切实为“三农”服务,为提升我国麻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我国麻类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在我国农业经济作物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在纺织、军工、造船、汽车等工业中广泛应用。苎麻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天然纺织纤维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出口创汇作物;亚麻和大麻纤维是高档优质服装的纺织原料;黄麻和红麻在造纸、汽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剑麻在造船工业和航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麻类纤维资源的利用正由传统纺织领域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跨越,随着石油等化工资源的日益枯竭,以麻类等为代表的天然纤维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石油    苎麻  亚麻  黄麻  纺织原料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