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纺织业:产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生意社2月10日讯 2月4日一大早,39岁的江西省鄱阳县昌州乡人李洪峰,骑着自行车在工作了五年的宁波市爵溪镇上三四个固定招聘栏前转了一圈,仍是一无所获。
宁波是中国十大外贸城市之一,形成了服装、电子、机械、轻工、化学等众多产业集群,现有8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出口依存度达到84%。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对其工业出口造成直接影响。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之时,产业集群内部重组与产业升级的机会将同时出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复兴说。他认为,浙江产业集群典型表现为处于县域经济环境下的块状经济,大多从事低端产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主要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
爵溪镇,面积32平方公里,却聚集了巨鹰、甬南等600多家针织企业,年产达4亿件针织服装,全国最大的针织品出口基地之一。这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本以渔业为生的闭塞小镇,是中国“针织之乡”,也是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的突出之地。爵溪镇本地人口1万余人,外来人口近3万人,绝大部分都在针织企业工作。
正月初九,整个小镇一片寂静,全镇600多家工厂无一开工。“开工晚了,今年都要到元宵节之后了。”李洪峰说。在爵溪镇里生活了近五年的李洪峰已经是熟练的针织厂工人,工厂红火时一月能拿3000元工资。“情况不太好,去年10月份曾休息一个月,只发100元生活费,年前上班至1月20日就放假了”。
“今年企业招聘岗位有所下降。”宁波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副主任龚高峰说,其中服务员、司机等商业服务类岗位成为招聘主力。
“金融危机之下,很多企业面临生死考验,产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置之死地而后生。”宁波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张晓峰说。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特色。浙江省经贸委调查显示,2007年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为统计范围,浙江拥有的产业集群总数已达462个。而产业集群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万亿元,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4%,撑起了浙江工业的半壁江山。
“以前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张晓峰说,以纺织服装为例,最初买几台缝纫机就开始开工,起步没有太多门槛。仿制和贴牌生产也很容易,接订单,然后组织人员开始生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做得都很顺利,于是形成了低层次产业的路径依赖。
一些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正在行动。爵溪镇最大的针织企业浙江巨鹰集团正在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早在2004年兼并了新疆阿克苏托峰棉业公司,使新疆优质棉作为爵溪针织业的稳定供应基地,并且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生产线,还成立了巨鹰针织开发中心,巨鹰中高档面料中心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复兴认为,在一批中小企业倒下后,产业集群中的部分企业通过内部重组和产业升级,最终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