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先廓清经济危机再谈转型升级
生意社2月11日讯 大变局时代,中国是否真的出现了经济危机?众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制造业发展出现了瓶颈,其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金融风暴,制造业的现状是什么?面对现在的经济形势,中国制造型企业如何实现转型与升级?
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刚参加完亚布力论坛,针对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若干问题,他的思维没有止步于论坛的短短两天议程,在返程途中,他给出了系统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说法。
存在整体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就不存在经济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生产、生活资料严重短缺,整个市场几乎没有生产、没有分配、没有交换和没有消费,那时中国的处境,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危机。王振滔的思维从建国时的经济危机开始。
60年过去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中国经济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是经济危机。那是什么呢?王振滔认为这只是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混沌局面,或称“产业危机”。
他说,恐怖来源于无知,不妨试着将当前存在的若干经济问题简单化。简化后的“经济活动”即指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他进一步表示,存在整体意义上的从生产到消费的系列活动,就不存在经济危机。
不管是生产大于消费,还是消费大于生产,经过市场杠杆的作用,分配和交换都将有序进行下去,市场会归于平稳,经济会趋于增长,人们的生活状态将有实质性的改善,王振滔追本溯源。
中国是“产业危机”,不同于西方的“泡沫危机”
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近日将当前的全球经济局面比喻为1837年、1873年和1929年的市场状况。王振滔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确实已经演变成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而罪魁祸首是“泡沫经济”。
什么叫泡沫经济?根据《辞海》的解读,即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之相关的交易持续膨胀,并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王振滔说,在这种虚假的经济市场背后,没有实质性的生产,只有极少数投机者的不公平分配和个别人的疯狂敛财,这从根本上扰乱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而最终酿成害人害己的“经济危机”。
与西方世界不同,即便2008年没有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升级转型的“产业危机”已经来临。王振滔说,2008年上半年,因为土地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系列问题,已经引发了中国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的激烈探讨。
出现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是必然加偶然的结果
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中小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固步自封,倒闭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这部分中小企业的死亡可以归结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足为奇,亦不足为惜。
只是还应看到,除了这种必然的淘汰,还有一些偶然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中小企业的倒闭过程中起了催化的作用,即产业转型升级中“狮子吃老虎”的竞争态势。一些准狮子为了能够成为吃掉老虎的狮子,通过各种方法“吃掉”了一批中小企业。
其二,“强强竞争”中出现因战略需要而“亏空”抢地盘、掠资源,这不经意间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第三,中小企业困难后,总是想方设法将困难转嫁给员工,比如克扣工资、增加工时等,这使得人心涣散,人才流失,而致病入膏肓,成不治之症。
尽管中小企业腹背受敌,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王振滔分析说,首先,中小企业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有符合其产品定位的的目标消费群。再者,中小企业也吸收了大批优秀人才,只要充分挖掘潜力,中小企业就有生存下去、发展壮大的希望。
另外,很少有一家大企业能独撑门面,一家大企业往往会带动若干供应商、加盟商的联动发展。最后,“强强争斗”到一定时期总有一方支持不住而倒下,倒下去的大企业会留下一大片市场空白,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机会。
危机利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利于中国农村发展
王振滔总结到,综上所述,不管是国外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还是国内的产业危机,所谓“祸兮福所依”,正是这些危机,在促成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优化中国资源、能源的消费结构,也在促使中国加快新农村建设。
面对危机,中国制造业惟有从头到脚的细细规划加策划,和全面实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走出产业发展困境。
面对危机,中国制造业或将倒下一批企业,从眼下来看,是减少了就业机会,也减少了繁荣市场的活力因子,但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更多优秀的制造业将择日而生,新的就业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面对危机,中国制造业将迫使一些农民工返乡,这些在城里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农民工,或多或少会将一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经营思路带回家乡,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整合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农村市场也将由此而被拓展和深挖,中国制造业也将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