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重构纺织服装业新格局 (图)
核心提示
生意社2月12日讯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规划对纺织产业重新进行了发展定位,业界认为政策会助力行业走出困境。
观点
——与全国纺服业不景气的大势相反,我省纺服业逆势而上,2008年延续了景气预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纺织业及纺织服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4.68亿元,同比增长22.47%。
——纺织振兴规划对企业总体而言是利好,但当前几个月企业确实还有很多困难,对全年生产是很大考验。重要的是靠政策提振企业家的信心,提振企业的创业精神。
——未来我省将以服装业为龙头,以棉纺织业为基础,以印染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实现纺织工业全面发展。
辽宁纺织服装业逆势上扬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真正赢利的企业不过1/3。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场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金融危机,近二三年来,纺服业也已是在逆境中苦撑,诸多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纷纷退市。全球经济低迷出口受阻的不利局势,使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纺服业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省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李庆祥表示,本来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纺服业利润薄,劳动力成本提高,竞争加剧,日子已经不好过。金融危机对处于困境中的纺服业简直是雪上加霜,更重创了出口依赖型企业。
与全国纺服业不景气的大势相反,我省的纺服业逆势而上,2008年延续了景气预期。2008年,我省纺织业及纺织服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4.68亿元,增长22.47%,实现利润14.77亿元,增长17.32%,实现利税24.45亿元,增长16.32%。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出口 交货值207.44亿元,增长6.7%,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金融危机及出口受阻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我省纺织行业还能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一切得益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将纺服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采取多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省已经形成大连、沈阳、营口、丹东四大纺服基地。大连的西服、葫芦岛的泳装、营口的牛仔服享誉海内外。营口纺织工业已形成了服装、印染、棉纺织、丝绢、化纤五大产业集群;作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建设项目、海城纺织工业园被列入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建成后将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巨大牵动作用。
振兴规划期待催生行业新业态
对纺织企业来说,立竿见影的是出口退税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虽与我们预期的提高至17%还有距离,但这1个百分点对我们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大连大洋集团胡东梅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振兴规划之所以受到服装加工企业的欢迎,因为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要采购很多原材料,规划的实施可以拉动产业链上游企业,一荣俱荣。”省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李庆祥说,规划提出重视国内市场,拓宽消费市场,纺服业的下游直接面对的就是消费市场,拓宽消费渠道才能真正推动纺织行业的生产和发展。
为配合行业落实振兴规划,2月5日,省经委一行人专门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相关事宜。规划对辽宁的纺服业会带来哪些利好?“国家政策支持重点放在了技术改造上。”李庆祥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我省的棉纺织企业多数是从老国企转制而来,这些年改造的不多,特别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升级。原有的设备档次落后,借助政策支持有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我省的印染业排在全国前七八位,在东北三省地位举足轻重,国家提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能为产业升级提供机遇。此外,我省纺织品产业基础雄厚,化纤深加工业加速蓄势,规划的实施也会助其一臂之力。
辽宁服装业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纺服业在为我省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制约着出口增长。出口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服装,缺乏上游产业,纺织、印染、织布业在我省出口几乎断档。特别是上游产品几乎都由外部供应。”省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李庆祥表示,目前,我省服装行业拥有“中国名牌”头衔的只有“创世”西服,这与我省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地位极不相称。
对此短腿,未来几年,我省将以调整重组为主线,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服装业为龙头,以棉纺织业为基础,以印染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实现全省纺织工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