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无异于饮鸩止渴
生意社2月13日讯 一条“Buy American”的条款在世界各国引起轩然大波,各方人士口诛笔伐,甚至有媒体用了“美欧可能再次爆发贸易战”这样的字眼来估测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贸易保护主义古已有之,而大的经济危机往往更成为其滋长的“温床”。当前,在各国政府都在为金融危机而忙碌得焦头烂额之时,寻求一剂良方来拯救本国经济比什么都重要。而贸易保护主义这方药看起来比其他药都更容易入口,效果也更加直接。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这副药根本不能根治疾病。政府之所以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已经受到冲击的产业,避免其进一步遭受来自外国竞争者的冲击,从而使经济逐步复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发达国家的多半产业已经转移到国外,美国人看的电视机、穿的衣服都不是made in USA(美国制造)。只买美国货,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并不能降低,反而有可能提高,从而抑制消费需求,那么又如何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呢?经济从低谷中走出恐怕也只能流于幻想。
第二,这副药有多重副作用,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当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开始弥漫在主要的大国中时,难免其他和它有重要贸易关系的伙伴国不采取这样的行动。贸易战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它损害的是已建立多年的自由贸易体系。
第三,这副药易产生后遗症,而这种后遗症或许是灾难性的。在历史上,1930年6月1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被后世学者认为是胡佛总统生涯中犯下的“最大错误”。该法案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引起了其他国家同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复,各国以邻为壑,竞相征收新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手段。此次全球贸易大战很快伤及当时最大的出口国——美国自身,并且也伤及了整个世界。
正是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之后,美国经济进入了寒冬,道琼斯指数从法案通过时的250点,跌至1932年时的最低点41点,美国股市的总市值比1929年9月时的高点缩水了89%,美国股市足足花了25年时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很多经济史学家认为,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拖延了经济复苏,与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有直接关系。这应该是我们从那次萧条中学到的最沉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