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危机之下奢侈品不得不低头
一线品牌灰色转身
这个让Davidlu无比沮丧的事实,对陆强来说却是个好消息。
因为欧美经济的萧条,大量库存的积压和经营压力,使大批欧美奢侈品品牌“把宝押在了中国”,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正价店也很难帮助这些品牌完成销售指标,所以,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品牌,最后不得不主动找上outlet(工厂直销中心),这对很多品牌来说,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第一次”,陆强告诉记者。陆强是富克斯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2003年,富克斯公司开出了上海第一家outlet,目前在上海、深圳、周庄等地开设了4家outlet。outlet的正式名称是工厂直销中心,这里销售的名牌商品,只有50%是当季新品,另外30%是当年过季,20%是隔年过季的商品,价格只有正价的5折左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奢侈品牌主动找上门,要求给我们代理权,而且,不是中国代理权,是亚洲代理权”,陆强告诉记者,在他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这种情况“绝对是第一次”。
更让陆强惊喜的是,“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供货价都出现了下跌,平均跌幅是15%”。
奢侈品走下神坛的开始
这只是奢侈品进入中国10多年后,放下身段的开始。在10多年的“矜持”打破之后,奢侈品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将非常迅速。最快到2009年,大约有20个奢侈品牌就将把他们在美国的正价和outlet双轨模式复制到中国。
双轨模式,在欧美非常普遍,“大部分欧美奢侈品在欧美总销售额的60%左右是靠正价店销售实现,剩下的40%左右就是在outlet渠道实现”。徐盛是意大利一个服装和包具品牌的中国区总代理,平时常驻香港,如今则在上海、北京等地寻找能担负品牌销售转轨重任的渠道商。
按照欧美的成熟模式,“以服饰类为例,一个品牌每季大概会设计出500种款式,供正价店的代理商挑选,一般正价店的代理商会对其中的350种左右的款式下订单,每种款式的订单大小从100件到上千件不等”,徐盛告诉记者,剩下的150个左右的款式,就会由outlet渠道商来挑选,“通常会挑选一些基本款,但是下几千到几万件的大订单”。
由于款式少但订单量大,所以outlet渠道商会获得比正价店低得多的订货价,“但是,由于outlet里都是基本款,所以品牌就既可以靠正价店维持高端形象,又可以通过outlet跑量”,徐盛告诉记者,鉴于中国的奢侈品正价店销售情况也不如意,所以,“总部不得不同意在中国也进入outlet业态销售”。
2008年底,休闲品牌CK已经在陆强位于上海南汇的一家购物村中,以美国总部的名义直接开设了一家折扣店,“一共只有10多个基本款,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卖,一件在正价店要卖280块的内衣,差不多款式的只卖60块,正价店一件2000多块的背心,在这里也只卖300块”。
“这意味着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模式也终于和国际接轨,高高在上摆了10多年谱的一线品牌,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也不得不低头了,”陆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