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和市场价格:棉价将在宽幅区间运行
三、中国供求:植棉面积趋降、纺织出口减速抑制棉花需求
2008/2009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依然是大丰收,但是“多收三五斗”悲剧笼罩在棉农身上。这都是因为全球纺织品消费大幅萎缩,同时供给进口棉数量也急剧下降。需要关注的是纺织业萎缩到底到什么程度,棉花消费量减少多少,国家收储政策实施后,对阶段性棉花供求格局的影响。
1.植棉面积趋减,消费量继续萎缩
从1951年起,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8000万亩,由于单产大幅提升,中国告别短缺时代。从加入WTO后,中国纺织行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形成了配套完整的产业链群,出口的急速增长,极大刺激了棉花消费需求,中国再度进入“短缺”时代。但好景不长,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迅速陷入衰退,纺织品需求也大幅萎缩。根据USDA今年1月数据,2008/2009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794.7万吨,为历史第二高,而该年度消费量为1056万吨,出现了一定萎缩。
棉花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后,纺织行业遭遇困境,而损失最大的却是棉农。新棉收购价格在去年国庆节后急剧下降,极大地打击了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尽管国家出台了意图稳定棉价的收储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在今年4月份棉花价格不能出现大幅上涨,则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将进一步受挫。根据国家棉花监测系统种植意向调研显示,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将下降18%,而降幅超过18%的年份分别为1961年、1985年和1993年。
2.纺织业进入最严峻时刻,两极分化严重
受经济衰退拖累,外部消费需求大幅萎缩,过高的中国纺织产能开始暴露出来,加之成本大幅增加、资金紧张、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众多纺织厂倒闭、关停或开工率严重不足,特别是外销导向性企业更是亏损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社会纺纱量为2000万吨,2008年1-11月社会纺纱量为1960万,预计2008年社会纺纱量能达到2160万吨,增速为8%,而2007年增速为15%。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691亿美元,同比增比仅为8%,而2007年增速为18.86%。
根据笔者对大中型纺织企业实地与电话调研,众多外销企业转内销,大量库存冲击国内消费市场,导致棉纱价格大幅下挫。尽管大部分企业运行艰难,甚至亏损运行,但仍有个别企业全订单作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行,资金回笼较快。这部分企业的下游客户主要是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品牌企业,受金融风暴冲击较小。
四、其他因素:消费回暖取决于经济复苏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棉花市场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们需要寻找出阶段性主导因素和长期影响因素。在这场跌宕起伏的大行情背后,是几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