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东莞接订单 俺家是分厂 (图)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17 09:15:18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收藏

邓秀兰对着自己的机器不由得从心中笑出来

  生意社2月17日讯 毛纺织,算是东莞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它的载体(企业)———从东莞到内陆偏僻县城再到镇、家庭———算是一个产业转移标本的示范。然而在现实的转移之中,并非顺风顺水。它至少昭示:时事可以借鉴,但不能轮回。

  一条被拉长的产业转移链

  这几天,固始利来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俞达启一直忙于新厂房的扩建,看来原定于这个月启用的新厂只能推迟到4月。

  对于扩建,俞说,是在几年来产业转移后的一次收缩“自建”。至今,俞也一直认为,自己是珠三角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先知先觉者”———2004年,俞达启向自己供职的东莞名滔有限公司的香港老板建议,在家乡河南省固始县工业区兴建分厂,由位于东莞市东城区的总公司接单,分厂利用内地的劳动力优势专事来料加工。俞的想法得到东莞总公司的同意,2005年,利来针织厂在固始县落户开业。到去年底,虽经四年的发展,利来的规模却一直维持在300至500人。对此,俞说,四年来“利来”的背后培育了多达数十家的针织小厂和家庭作坊。

  本月初,记者在离固始县城20公里的郭陆滩镇看到,沿街诸如“兄弟”、“荣达”、“龙雨”等毛织厂有十几家。俞达启是固始县郭陆滩人,从2006年开始,利来从东莞总公司接来的订单就向郭陆滩镇转移,该镇承接“利来”转移订单的生产小厂和家庭作坊最多时达30多家。

  “到2007年,‘利来’的转移生产达到最高峰,当时‘利来’80%的订单都由‘转移’来加工生产。”说起“利来”的四两拨千钧,俞喜形于色:除固始县郭陆滩镇外,邻近的集镇如方集、段集以及商城县、滩滨县、息县等地都有作坊来“接单”生产,这些小厂和家庭作坊制成半成品后,由“利来”负责最后的洗水、整烫、查补、包装等,最后交由东莞总公司交货出口。

  从东莞总厂到内地的“利来”分厂再到各乡镇的小厂或家庭作坊,俞在四年内将东莞的“毛纺织”进行了多层转移。

  转移能否成功关键看政策

  然而,俞达启的产业转移链再造遇上了麻烦。

  目前有50名工人的旺达针织厂算是郭陆镇最大的毛纺织企业,老板王新宝说,全镇像他这样规模的纺织厂有两家,其余20多家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其中有一半现在半停业,“接单价太低,没有规模赚不了钱”。

  现在,虽然“利来”还有订单,但真正到“利来”接单的已经不多了。俞达启说,从2007年10月开始,毛纺织的订单价开始下降,由于利润空间的压缩,加之后来毛纺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家庭作坊式企业渐趋式微,去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据称,家庭作坊式小厂从大厂接单生产,毛利润要在25%至30%之间才有得赚。最近,就有几家小厂到“利来”来要单,俞达启只好劝退他们,“他们不可能贴钱为我做,我也不可能贴钱给他们做”。

  俞在东莞毛纺织业做了近10年。他说,其实东莞毛纺织业的起步也是从家庭作坊一步一步干到今天成行成市的,今天固始县的毛纺织业有点像当初东莞模式,“但毛纺织等劳动密集企业能否成功地转移到内地,关键还是看政策”。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俞一直向固始县相关领导建议:能否在固始增设海关机构,把国门开在家门口,这样固始县及周边县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就可直接办理出口,不用跑到沿海的海关办出口手续了。俞说,在沿海劳动密集企业转移内地之际,当初国家给予沿海加工贸易的优惠和方便能否一同“内迁”?

  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就业难

  郭陆滩镇副书记戴俊民说,毛纺织业算是郭陆滩的三大产业之一,为该镇至少提供了500人的就业。毛纺织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一个家庭买来两台机器,招几名邻居,一台机器一年能挣一万多元。据戴俊民介绍,郭陆滩镇最大的毛织加工厂也只有四五十人,小的只有10人左右,“这种家庭作坊适合当地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把毛纺织搬回家’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富民措施”。

  俞达启说,帮“利来”加工的,最高峰时有2000至3000人。也就是说,“利来”的分单加工,为当地提供了近3000人的就业。

  俞称,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与现实的经济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倒是后者加速了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这反而为转移到内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招工机会。事实上,前几年,对于内迁的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招工难,每年春节过后,招工是“利来”的头等大事,这也是俞分散转移订单生产的一个原因。

  此前,在“利来”上班的大都是在30至40岁之间的。俞说:“即使不出现经济危机,这些人也要回来———小孩大了,要上学;父母老了,要有人养。”据安徽阜阳市和河南固始县劳动部门的调查,年初真正留在家里的,90%是这个年龄段的。戴俊民说,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老一代农民工,其实能真正在农村“闲”下来的很少。郭陆滩镇在固始县算是转移企业较多的镇,在目前数十家毛纺织和水暖器材企业中就业的,返乡的老民工占大头。然而,当郭陆滩镇方兴未艾的毛纺织陷入低迷时,返乡的第一代农民工如何在家就业,成为郭陆滩政府要面对的难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毛纺  劳动密集  订单  产业转移  家庭作坊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