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织业抓住机遇提升竞争力 逆境催生巨变
生意社2月20日讯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针织企业而言,可谓是困难重重,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针织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生产增速持续回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数字中隐含不确定性
2008年,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年初雪灾、南方洪灾、四川汶川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等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针织行业仍然克服了各种经营困难,保持了行业的相对平稳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11月,针织服装产量102.53亿件,同比增长7.26%,销售利润率为3.38%。1~11月,针织行业工业总产值3215亿元,同比增长14.42%,增幅同比回落7.4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长13.75%,同比回落8.8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03.49亿元,同比增长0.02%,同比回落25.52个百分点;出口 交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7.72%,同比回落6.95个百分点。
2008年以来,我国针织品出口增速有所减缓,出口单价升中有降。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8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94.06亿美元,同比下降6.03%。1~10月,针织服装出口数量174.59亿件,同比增长1.75%,金额为426.41亿美元,同比下降6.03%,价格同比下降7.58%。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量为127.84亿件,占总量的81.6%,出口金额307.03亿美元,占总金额的83.3%,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进入2009年,笼罩我国针织行业的利空因素依然不少,虽然近期还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公布,但行业普遍认为,艰难的时期还远未度过。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求变创新,命运等待着我们自己的选择。
逆境催生行业之变
众所周知,我国针织企业的生产模式是以大批量为世界各大品牌代生产(OEM)并将产品出口到各地来赚取小部分利润为主要模式导向的。残酷的事实说明,这种高外贸依存度的发展方向并非是纺织业的长远之计。各国的经验也证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不可能在一个国家永久驻留,代工生产模式只是产业升级的一个过程,需要质的蜕变。诚然,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低廉,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力价格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世界末端。经过多年发展,应该把劳动密集型加工模式从我国转到那些经济发展不成熟、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去。摆脱等待订单代加工的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才是行业发展的长远之计。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恰恰是推动我国纺织业产业升级的一次绝好机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只有求“变”才能生存,并且发展下去,这是历史潮流的大势所趋。行业洗牌,产业升级,是我国针织企业的最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