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抄袭门”事件掴了谁的耳光?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27 14:22:40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2月27日讯 2009年1月21日,Armani与Dolce &Gabbana引发争议的起因是一条难看的“裤子”。当Armani谴责Dolce &Gabbana在整场秀中,不下16次的“抄袭”了那条“本该”是由他“设计”的裤子时,Dolce &Gabbana却给出狡猾的回应:“Armani风格从来就不是我们灵感的启发,我们甚至已经好几年没看过他(Armani)设计的东西了。”这样的争议,除了给这些明星级的品牌在经济不景气年代提升了点击率外,大众自娱自乐的心态显而易见。2月份关于“抄袭门”事件并未消停,近日一则“设计师郭培陷入抄袭门”的报道引爆了新一轮口水战,这是一次不小规模的舆论争议,设计师本人也因这样一则新闻几乎名誉扫地。但不可否认的是,炒作、毁誉参半的争议似乎是设计师品牌发展成为明星级设计师品牌的必经之路。

  当郭培事件从网络媒体蔓延至平面媒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时,这样的报道引起记者关注:《南方都市报》以设计师屈汀南评论为结论:“剽窃称不上,但参考肯定是有的”;网易专题:“山寨,扒开中国设计师的抄袭画皮”让人触目惊心;中国经济网大幅专题:“著名设计师郭培卷入抄袭门”……这则号称天涯社区的“小贴”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正义的声讨”,一方是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一方是从始至终没有正面接受记者采访的郭培,甚至连之前坦诚承认抄袭的某品牌设计师施杰和因此发表了观点的屈汀南,以及诸多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都遭牵连,作为专业媒体当然没有理由选择沉默。

  记者试图打通设计师郭培本人的电话,在联络未果的情况下,了解到其余几家专业媒体和设计师的观点,有的要“挺”、有的要“骂”。

  因网络而起,焦点自然对准这些网络观察者,当记者询问“你怎么看郭培事件”,他们大都轻松甩过来一个专题,大幅版面,重点报道外加大师作品和设计师郭培作品巨幅图片,分析、对比赫然醒目。

  多少有些凄凉的是,纺织服装行业走过几十个年头,但是,设计师第一次被集中展现在大众媒体的重要位置,不是以正面分析和鼓励的态度来对待中国的设计师坎坷发展路,却是以娱乐选题方式被登上头版头条。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宣传中国服装设计师团队力量的中国国际时装周。走过13个年头,培养出逾百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他们正在服装行业中占据中流砥柱的位置,同时也是中国服装品牌风格创立和不断完善的贡献者,即使这样的路我们也只走了十几年,可喜的是更有设计师谢锋、马可、计文波、罗峥等人率先跨上国际T台路。

  我们已经对下面这样的新闻耳熟能详:“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在由加工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设计师团队还稍显薄弱。从未有一个这样的关键时刻,大众传媒将关注的目光给予这些为中国服装设计跨出重要一步的设计师们以鼓励和掌声,却在一个设计师的出丑时刻狠狠地甩了一记耳光,更在某种意义上,掴了整体服装界和全部设计师们一记清脆耳光。

  在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条链接引起记者关注:“系列新闻很寒心中国设计师请争气”。是的,寒心也要争气,正是这样一句话才是包括专业服装媒体在内的服装界相互安慰和勉励的态度。因为30几年的发展,即使名设计师被形容为“圈内有名圈外无”的年代,这样的设计师也屈指可数,我们不能在其遭到指责时一起举起棍棒。当然我们不是要包庇和鼓励“抄袭”行为,而是希望有更多的设计师用自己的原创作品,用代表中国设计师的水平踏上米兰、巴黎等国际舞台。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在中国的服装设计领域刚刚脱离缺乏素材的年代和闭门造车现象之后,品牌意识与危机公关意识的薄弱值得深思。撇开“抄袭”事件的真伪,我们看到的是,除了更多的人希望看到设计师本人的真实观点外,观者也无一例外的享受着事件的娱乐性,某协会负责人对此事的态度是:“作为身处服装圈里多年的专业人士,某些媒体的炒作依据站得住脚么?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国际大牌设计师T台上秀了件无袖服装,我们就都不能穿背心。”当然也有新华网资深记者称:“设计师,既然冠了设计这两字,创意,才是王道。”还有设计师表明观点:“订制是以客户的意愿为主,很多客户拿着国际大牌的图片想要一模一样的东西,设计师自己的创作却被忽视,这样的尴尬比比皆是。”奢侈品品牌的消费者周小姐认为:“抄袭?那请先把那些你们手里的水货、A货丢掉再说。”

  在记者截稿时,听说原本要在腾讯接受在线采访的郭培取消了通告,这个看似小小的通告,引起又一轮的骚乱。于是不仅让人置疑,这么多人耿耿于怀,不放过一个设计师言行到底为了什么?认错:继续地讽刺和挖苦;辩解:变本加厉的嘲笑和奚落?

  但愿,网民与媒体短暂的兴奋时刻过后,除了娱乐炒作的泡沫,还能给整个业界剩下点什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品牌  郭培  设计师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