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政策解读:政策只为铺路 国产装备需实力说话
生意社3月2日讯 自动络筒机作为实现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设备,近几年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且大部分依赖进口。多年来,意大利SAVIO公司、日本村田机械株式会社以及德国赐来福公司三家公司的产品一直占据着进口自动络筒机市场的绝对份额。随着近年来对《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所做的调整,不予免税进口自动络筒机的技术规格更是由2006年修订《目录》中的卷绕速度不高于2000m/min调整到了目前的除细络联形式以外的所有规格。《目录》调整,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给予国产装备的关注,另一方面则展现了国产装备技术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把握机会靠产品
针对《目录》调整所涉及的内容,中国工程院梅自强院士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此次目录调整是对国产纺织装备的大力扶持,但是能否抓住机遇,关键还要看企业是不是有过硬的产品。”
梅院士表示,进入“十一五”以来,纺织工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转变了发展方式,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基本能够适应当前棉纺织企业更新改造的要求。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相信也是因为看到了国产装备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的纺织品正朝着高档化方向发展,无结纱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排除2008年特殊的行业发展背景,近几年,纺织企业自动络筒机的使用量都在呈增长趋势,到2007年全国新增自动络筒机数量已达到了3768台,这表明棉纺织企业对提高无结纱比重的迫切需求。就国产自动络筒机技术而言,我国相关企业的装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纺织厂的生产需求。比如,经纬纺机青岛宏大在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的JWG1001型自动络筒机,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两机”项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进步,并于2007年通过鉴定,且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同类知名品牌水平。为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青岛宏大还进行了JWG1001型自动络筒机和国产带集体落纱细纱长车联接的细纱–自动络筒联合机的研究,目前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
像青岛宏大一样,还有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地进行自动络筒机的开发与研制,国产装备生产企业只要能够保持这样的斗志和信心,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一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坚定企业信心
作为“两机项目”重点引进项目承担企业之一的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出了国内首台自动络筒机––EJP438型自动络筒机,并已于2003年通过了成果鉴定。在自动络筒机技术方面,上海二纺机同样具有话语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翎表示,《目录》调整,为纺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国家的政策支持愈发让企业感受到自身责任重大。
由于多年以来国家对于国产装备制造业的关注,国产纺织装备技术每年都会有新的进展。在自动络筒机研制方面,上海二纺机一贯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企业在2008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推出的新一代EJP438型自动络筒机,实现了锭单元模块化设计,可确保生产高品质的筒子纱,提升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扩大产品的适用性,再加上产品所具有的良好节能环保性,使得该设备得到了下游企业的认可,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政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崔翎表示。2008年,相信每个纺机企业都感受到了发展的艰难,坚持成了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并不是依靠“保暖”的方式过冬,企业在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企业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到800台左右。企业能够采用这样的发展模式,除了对自身装备技术满怀信心之外,更在于企业从政策措施中受到的极大鼓舞。
“政策也让企业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崔翎认为,2009年的产品市场将不再是常规产品的天下。更高的纱质要求、更高技术水平的产品,需要更高端的装备技术。应该说,国家政策给了企业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而企业能否借此获得发展机会,还必须看企业自己是否可以生产出具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国产纺机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即便是提高进口设备的关税,也不可能阻止纺织企业选择进口设备。想有自己的市场,企业就必须要在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方面下功夫,只有自己的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了,才会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胜出。
踏实进取是出路
近年来,国产棉纺成套设备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使纺织企业的实际成纱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完全可以满足纺织市场的需求。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及时、快捷的售后服务及备件供应,国产棉纺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确立。
国产自动络筒机在制造技术、创新开发方面也同样进步显著,正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论是青岛宏大的JWG1001(SMARO)型自动络筒机,还是上海二纺机研发的新一代EJP438型自动络筒机,抑或是更多成长中的自动络筒机生产企业的产品;不管企业是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的,还是刚刚起步的,都必然要把提升产品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靠产品赢得市场,靠实力赢得挑战,踏踏实实地实现企业、产品的每一次进步。
政策回放:
2007年3月1日,《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6年修订)》开始执行。目录中,进口自动络筒机不予免税仅限卷绕速度不高于2000m/min的设备。
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8年调整)》开始执行。其中,自动络筒机所有规格(细络联形式的除外)不予免税。
后记
几乎每次政策的调整都会在行业里激起涟漪。纺机进口政策所产生的争论,大多是围绕着纺织企业与纺机企业二者之间的利益展开的。纺机使用者一方认为,这样的政策调整是以牺牲众多纺织企业利益为代价的,与促进纺织企业技术升级背道而驰。另一方则认为,这样的政策调整,只不过是想给国产纺机企业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不管双方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我们相信,这样的争执都源于共同的目标––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话题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纺织企业对于宏观政策的理解,也从纺机企业那里感受到了他们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正确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虽是不同类型的企业,但他们却选择了同样的方法来守望明天––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靠技术赢得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于国家的良好政策扶持,国产自动络筒机生产企业一定可以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