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确实严峻 机遇依然存在——记者两会述评
“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体制优势。”严琦委员说,社会主义大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中央决策果断,各地纷纷响应,全社会迅速形成“危”中求“机”的共识。
机遇不是等出来的,往往是在困难中逼出来的。“在此次危机中,最先倒闭的往往是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们多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危机加速了这种调整的过程。”王越代表从危机中看到亮色。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伴随一次新技术革命。在危机中一些企业关停倒闭之时,往往也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逆市增长。2008年,广东格力电器利税增长5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格力十几年来专注于自主创新。”集团总裁董明珠代表说,格力集团现在的机遇是研发全球第四代变频空调技术,在全球市场上进入“全面进攻”阶段。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转“危”为“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一些深层次改革难以推动,很多是因为缺乏紧迫感,认识不到位不统一。这场危机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历史机遇。”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代表说。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
机遇常常青睐有准备的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优势条件也没有变。面对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的难得历史机遇,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有措施。
“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庞大的市场和广阔的经济发展纵深,让中国应对危机、寻求机遇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王川平委员说。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国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注意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在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培育着新的动力。
挑战中孕育机遇,困难中点亮希望。“经过这场危机的考验和洗礼,要使得中国经济的质量、中国经济的水平、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的话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