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企呼吁:救企良药来得更猛烈些吧!
福建出口告急!
继去年1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值同比下降15.7%之后,今年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总值再次同比下降15.9%。当前,外贸企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订单流失之痛。
而此时此刻,面对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31个救市政策,财茂集团等福建民企在提振信心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急切呼吁:救企“良药”须更猛!
经济恶化
出口企业身受重伤
去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世界告急、中国告急、福建告急。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这是我国进出口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福建外贸进出口自去年11月份开始呈现双双下降趋势。今年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再度出现下滑之势,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9%。其中,出口44.8亿美元,进口13.9亿美元,分别下降3.4%和40.7%。
莆田华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强忧心忡忡地说,“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下降,蔬菜的出口价格不是很理想,而且,出口销量也有所滑坡!”而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福建沃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更是直言,“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口下降了20-30%!”
力挽狂澜
政府扶企政策密集出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企业十万火急之时,中央和福建省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出口扩大内需的扶持政策:
去年9月11日,中央提出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整顿和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
随后,去年11月1日起,我国再次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至14%,部分玩具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去年12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3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1月1日,我国又提高了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2月1日,我国又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
除了出口退税率一提再提之外,去年11月5日我国还出台了4万亿撬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其中提到,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福建省也紧锣密鼓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救市之举:
去年11月,福建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提到,“设立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资金”、“落实增值税转型等重点改革举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行业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鼓励企业投资及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针对福建中小企业多、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福建省财政厅还提出了实施出口退税超基数省级统一负担办法。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出台的各种政策,犹如一贴贴救治企业的“良药”,出发点无不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挽救企业。据测算,仅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一项便可为福建省纳税人减负33.05亿元。
对此,企业的反应多数如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董事长刘用辉所言:“政策总体上对企业都是有利的。当然,它不可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药到病除。”
利好频出
外贸企业依然步履维艰
尽管利好政策频出,然而,目前外贸企业却依然如烈日下负重前行的骆驼,步履维艰。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政策对涉及到企业最关心的汇率、税率等问题并不多。”在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童装自创品牌生产商和福建省最大外贸服装出口型龙头企业财茂集团董事长周训财看来,政府出台的帮扶举措并没有完全切中企业的“要害”。
对此,蔡金辉也感同身受,“金融危机发生后,为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鞋的出口退税提高到了13%,比原来最高峰时的17%还是减少了四个百分点。应该说,出口退税提高对企业是有帮助的,但其他很多扶持政策企业看得见摸不着。就说国家出台的驰名商标可抵押贷款,全省就没有一例。”
订单流失之痛同样折磨着服装上游纺织企业。长乐市鑫城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武直言:“企业的生存状况能否有大的好转,主要还是反应在市场,而现在的市场走向谁也摸不清楚。现在整个国际市场都在萎缩,这个市场不是单靠我们一个国家的政策所可以左右的。”
正因如此,周训财才会认为,“中央政府出的19项政策,如调高出口退税率、实行优惠贷款利率等,省市政府出的12项政策,如出口增量奖励、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等,是治外伤而不治内伤!”
周训财所言基于这样的理由:政府宏观调控无非是使用两种工具,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商业银行来执行的,而商业银行本身是企业,企业以规避风险、追求利润为目的,这就决定了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不少优秀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稳健,急需资金补血,但银行方面却设置了大量苛刻条件,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收缩战线,甚至关停并转。同样,财政政策也是通过政府部门如税务、经委等来执行的,“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财政政策,即减税、免税、退税、或先征后退、贷款贴息等!”
探索谏言
力求真正“药到病除”
为何利好政策“剃头担子一头热”?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永忠教授则从这么四个方面探讨了政策的综合效应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环境问题。在整个国际经济衰退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的政策只是起到一个调整的作用,但这个调整跟整个经济的复苏密不可分;二是宏观政策的配套问题。产业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了供给层面,政府更要在需求层面上考虑怎么去促进消费,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落实家电下乡对农民的补贴,像成都、东莞、杭州等地一样给市民发消费券,等等。只有促进消费的政策及时跟上,才能真正刺激消费;三是产业政策的传导问题。政策传导过程难免会带来一些阻塞,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畅通无阻;四是政策的时滞问题。政策产生的效果有一个时滞,任何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
学院派代表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克安则抛出了这样的建议:“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推动出口贷款基金’,让企业使用贷款出国参与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和网上对接会。”
而在今年初福建省“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专题协商会上,一向关心民企发展的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大明建议政府在帮助企业时,不妨从以下方面着力:“要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清理各种税外费征收项目入手,该支持的要无条件支持;该降低收费标准的要马上降低收费标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减免的要立即减免;能缓交的要兑现。”
继去年1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值同比下降15.7%之后,今年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总值再次同比下降15.9%。当前,外贸企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订单流失之痛。
而此时此刻,面对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31个救市政策,财茂集团等福建民企在提振信心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急切呼吁:救企“良药”须更猛!
经济恶化
出口企业身受重伤
去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世界告急、中国告急、福建告急。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这是我国进出口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福建外贸进出口自去年11月份开始呈现双双下降趋势。今年1月份,福建外贸进出口再度出现下滑之势,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9%。其中,出口44.8亿美元,进口13.9亿美元,分别下降3.4%和40.7%。
莆田华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强忧心忡忡地说,“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下降,蔬菜的出口价格不是很理想,而且,出口销量也有所滑坡!”而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福建沃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更是直言,“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口下降了20-30%!”
力挽狂澜
政府扶企政策密集出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企业十万火急之时,中央和福建省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出口扩大内需的扶持政策:
去年9月11日,中央提出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整顿和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
随后,去年11月1日起,我国再次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至14%,部分玩具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去年12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3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1月1日,我国又提高了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2月1日,我国又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
除了出口退税率一提再提之外,去年11月5日我国还出台了4万亿撬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其中提到,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福建省也紧锣密鼓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救市之举:
去年11月,福建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提到,“设立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资金”、“落实增值税转型等重点改革举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行业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鼓励企业投资及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针对福建中小企业多、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福建省财政厅还提出了实施出口退税超基数省级统一负担办法。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出台的各种政策,犹如一贴贴救治企业的“良药”,出发点无不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挽救企业。据测算,仅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一项便可为福建省纳税人减负33.05亿元。
对此,企业的反应多数如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董事长刘用辉所言:“政策总体上对企业都是有利的。当然,它不可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药到病除。”
利好频出
外贸企业依然步履维艰
尽管利好政策频出,然而,目前外贸企业却依然如烈日下负重前行的骆驼,步履维艰。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政策对涉及到企业最关心的汇率、税率等问题并不多。”在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童装自创品牌生产商和福建省最大外贸服装出口型龙头企业财茂集团董事长周训财看来,政府出台的帮扶举措并没有完全切中企业的“要害”。
对此,蔡金辉也感同身受,“金融危机发生后,为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鞋的出口退税提高到了13%,比原来最高峰时的17%还是减少了四个百分点。应该说,出口退税提高对企业是有帮助的,但其他很多扶持政策企业看得见摸不着。就说国家出台的驰名商标可抵押贷款,全省就没有一例。”
订单流失之痛同样折磨着服装上游纺织企业。长乐市鑫城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武直言:“企业的生存状况能否有大的好转,主要还是反应在市场,而现在的市场走向谁也摸不清楚。现在整个国际市场都在萎缩,这个市场不是单靠我们一个国家的政策所可以左右的。”
正因如此,周训财才会认为,“中央政府出的19项政策,如调高出口退税率、实行优惠贷款利率等,省市政府出的12项政策,如出口增量奖励、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等,是治外伤而不治内伤!”
周训财所言基于这样的理由:政府宏观调控无非是使用两种工具,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商业银行来执行的,而商业银行本身是企业,企业以规避风险、追求利润为目的,这就决定了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不少优秀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稳健,急需资金补血,但银行方面却设置了大量苛刻条件,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收缩战线,甚至关停并转。同样,财政政策也是通过政府部门如税务、经委等来执行的,“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财政政策,即减税、免税、退税、或先征后退、贷款贴息等!”
探索谏言
力求真正“药到病除”
为何利好政策“剃头担子一头热”?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永忠教授则从这么四个方面探讨了政策的综合效应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环境问题。在整个国际经济衰退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的政策只是起到一个调整的作用,但这个调整跟整个经济的复苏密不可分;二是宏观政策的配套问题。产业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了供给层面,政府更要在需求层面上考虑怎么去促进消费,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落实家电下乡对农民的补贴,像成都、东莞、杭州等地一样给市民发消费券,等等。只有促进消费的政策及时跟上,才能真正刺激消费;三是产业政策的传导问题。政策传导过程难免会带来一些阻塞,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畅通无阻;四是政策的时滞问题。政策产生的效果有一个时滞,任何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
学院派代表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克安则抛出了这样的建议:“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推动出口贷款基金’,让企业使用贷款出国参与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和网上对接会。”
而在今年初福建省“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专题协商会上,一向关心民企发展的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大明建议政府在帮助企业时,不妨从以下方面着力:“要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清理各种税外费征收项目入手,该支持的要无条件支持;该降低收费标准的要马上降低收费标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减免的要立即减免;能缓交的要兑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