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路径能让纺织行业转型和提升
生意社3月17日讯 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落实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做到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实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两会期间,当委员、代表们在认真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文件悄然发布。这份名为《关于当前中国工业发展的若干判断》的文件,针对目前的困难处境而生,但却就今后中国工业发展趋势和步骤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观点。
文件提出,中国仍处在加速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是长期任务。金融危机爆发促使世界各国反思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升级的路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去工业化”发展后,开始意识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金融危机同样会影响到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而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赋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更科学的含义。
有代表对此表示认同。他们认为,当那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模式范本”在金融危机中困难重重,甚至陷入了对自身发展模式的深层怀疑时,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恰恰基于这一点,纺织等传统产业的价值在此时被重新认知。
纺织行业转型升级需要支持引导
应当看到,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加剧,纳入调整振兴规划的这些重要产业,在确保我国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今年两会,来自纺织行业的代表们纷纷提出,纺织业这一传统支柱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应受到国家的长期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新郎希努尔集团董事长王桂波对记者说,国家对纺织业的支持不应该仅仅是几年,而应该是长期的。“纺织业是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同时又是可大量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短时期内无可替代的。”他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就要轻易放弃传统产业的现有优势。在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家再富,也要时刻关注传统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两会前后的采访中,记者从宏观部门和行业内部听到了一致的声音,那就是纺织行业得以纳入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行列意义重大。
他们认为,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纺织行业较早被推入市场,率先在机制体制改变上充当着急先锋。在这个过程中,纺织业充分发挥了竞争性行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多年的高速发展也累积了许多深层矛盾,有些瓶颈问题是企业无法仅凭自身的市场行为得到根本改善的。
如今,纺织行业正处在一个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引导。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纺织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如果得以顺利实施,那么对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切实提升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产业振兴
实际上,目前在纺织行业,尤其是在那些长期从事行业研究和中介服务的机构和人群里,科学解读“产业提升”概念的思辨已不鲜见。
“是不是一提产业升级,就是指高精尖、高档次、高价格的产品呢?是不是一提中低档产品,就一定要扣上低水平延伸的帽子呢?”有行业组织人士认为,认识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尤其是今天,中高档产品需求旺盛的欧美市场随金融危机呈现出‘马铃薯效应’,而内需市场未来消费潜力最大的是8亿农民。因此说,升级的概念并不仅仅涵盖产品档次这一条,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等都是产业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谈到行业调整振兴的重点问题时,纺织界委员和代表们表示,只有在发展模式上得到实质提升,行业的调整升级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我们在落实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时,应把重点放在鼓励行业企业机制、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促进纺织行业的整体提升和全面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丽芬则表示,实现行业调整振兴国家要重视“软件”的投入。要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