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纺织的布面文章
生意社3月17日讯 “托在一块布”上的绍兴,轻纺业是支柱产业。2008年这块布曾过于沉重,民营企业江龙控股崩盘,排头企业华联三鑫被重组,企业互保危如累卵。
熬到2009年,终于在一抹提气的暖色中开局——美国总统奥巴马国会山就职演说现场,贵宾席上所用的毯子全部来自浙江绍兴柯桥。
“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绍兴的纺织品能被选用,靠的是过硬的品质。”3月10日,浙江赛博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邦杰对本刊记者说。
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机器和织造技术,造一块“里子”很好的布没问题。
在产能和质量提升空间不大的当下,布“面上”文章似乎更为迫切。加强设计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向终端市场挺进,做成品,打品牌,这些赚钱不快但利益长远的措施,成为绍兴纺企的共识。
品牌的加法
在祝邦杰的电脑里,美国的合作伙伴发来的有奥巴马就职现场照片那封邮件被保存下来。即使在柯桥柯东工业区,赛博家纺也算不上很大的企业。
赛博2002年开办时,和众多的柯桥小企业一起,生产针织面料等大路货。“利润越来越薄,竞争反而更激烈,后来我们把产品往小处做,就生产毛毯、床上用品、棉被等家用纺织成品。”祝邦杰认为,太多同类企业集聚在柯桥,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是深耕细作。
2008年,该企业六大类产品通过了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最严格的有害物质检验。“生态纺织品是个发展方向,也是产品向欧美出口的通行证。”祝邦杰说,“产能过剩总是相对的,这只杯子里的水满了,你可以再找一只杯子,我们的策略就是逃离低端的恶性竞争。”
包括赛博在内的大部分绍兴县纺织企业,主要是依托中国轻纺城发展起来的,轻纺城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500多亿元。
结构调整用减法
20多元一米的布,去年降价了两三元,而且销量也在下降,“以往都说薄利多销,现在跑量都跑不动了,”中国轻纺城东升路市场的一名经销商懊悔地说,“我们起步太迟了。”
绍兴从2005年开始认识到跑量已经到了瓶颈,绍兴县经贸局建议,严格控制印染产能并逐步减少。当年该市一个20万吨的涤纶丝项目,因市场饱和被政府“劝停”。当年全县有35家企业实施并购重组。
轻纺在业内又被戏谑为“轻仿”——轻松地仿冒。“我开发一款新产品,可能一周之内,市场上的仿制品就铺天盖地了。开发成本要占价格的30%左右,和仿制品比,完全没有优势。”一家年销售额过亿的家纺企业老总告诉本刊记者,“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消耗产业链和机器优势。”
“虽然量大,但大家互相模仿,使得新产品很快变得低端,然后打价格战,只能赚微薄的利润。”这名老总说。
绍兴县家纺协会会长魏中华认为:“在国外,有些公司只有一两个产品就能做得很好,但是在柯桥,我们有2000个产品未必能获得明显的利润。因为仿冒,中国轻纺城的产品价格总是卖不高。”
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好了,也必将吸引一大批设计师前来轻纺城寻求发展。这些设计师的到来不仅将为柯桥引进优秀的设计作品,增强柯桥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将提高柯桥的品位。反之,再不重视保护工作,那么开门市部赢利都有可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