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击风浪的加速转变――绍兴县纺织业调查
确实,对纺织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中国轻纺城”功不可没。
3月的细雨中,我们来到了位于钱清镇的“中国轻纺城”纺织原料市场。镇党委书记谢兴长告诉我们,原料市场去年的成交额是280多亿元,相当于全国纺织原料近1/3的交易额。在这个原料市场的带动下,绍兴县出现了“华联三鑫”这样的大型PTA生产企业,也出现了“华茂化纤”、“兴鑫化纤”等一批有实力的拉丝生产企业。“由于原料市场的发展,‘中国轻纺城’功能也不断升级,使得纺织产业链上游的3个环节――PTA、聚酯切片、拉丝,在绍兴县日趋完善。”谢兴长说。
近年来,在县里的引导下,纺织企业正在向产业链下游――终端产品,包括服装、家纺、无纺等产品发展。
浙江越王控股集团是一家生产无纺布的企业。可是如今,这家企业正在努力向无纺终端产品迈进。原来,别人把“越王控股”生产的无纺布买去,做成医用口罩、尿不湿、湿巾、一次性抹布……附加值提高好几倍。这让董事长高海根很受刺激。他调查了全球市场情况,发现在欧美,人均年无纺布消费量在10到20公斤,而在中国,只有0.5公斤,这让他意识到了无纺终端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自己本来就是搞无纺布的,为什么不能做尿不湿、湿巾?”高海根说干就干,新产品研发很快开始……如今,“越王控股”自己开发的湿巾和一次性抹布已经面市,新厂房也正在建设之中。当新厂房建成后,会有更多的“越王”制造的无纺终端产品走向市场。
高海根的行动,代表着绍兴企业家的一种思路,那就是一定要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挺进。绍兴人常说的一句话“恨布不成衣”,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结。他们不甘落后,不但老牌服装企业“恒柏西服”稳定发展,如今,又出现了“彩虹庄”等一批后起之秀。它们生产的时装以其绚丽色彩和潮流设计,颇受都市人的喜爱。而“金蝉”等一批企业则把目光转向了近几年兴起的家纺产品,窗帘、沙发布、餐桌布……产品琳琅满目,目前,全县家纺企业已达数百家。
适应企业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挺进的需要,政府再度推动“中国轻纺城”扩容――去年底服装服饰市场开门的锣鼓声尚未散尽,今年2月,家纺市场开业的鞭炮声又已传来。
眼下,“中国轻纺城”不但为欧洲和国内的一些著名面料、服装设计师开辟了创意工作室,还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成立柯桥分中心。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设立以会员制向全球纺织设计师开放的面料库,一期计划达到100万块的规模。当分中心建成时,全世界的纺织设计师要寻找新产品开发的灵感,都可以向面料库提出查询申请。到那时,“中国轻纺城”将从全球纺织“产品交易中心”向着全球纺织“设计创意高地”迈进。它对于进一步提升绍兴县纺织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最早像农贸市场一样的柯桥轻纺市场,到如今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日均客流超过10万人次、交易方式现代化的‘中国轻纺城’;从面料交易市场,到纺织原料市场,再到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市场,我们的‘轻纺城’在一步步升级,我们的产业链在一步步完善,我们的纺织产业在一步步提升!”轻纺城管委会负责人说这话时,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金融危机,在没思路、没办法的人看来,是那么可怕,可是绍兴人却把暂时的市场困难,当成了促进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次机遇。这些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纺织”、完善产业链,绍兴县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绍兴县纺织业这个传统“块状经济”正在加速转变,它不再是同类企业简单的空间积聚,正向着“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配套明晰合理”的现代产业集群迈进。
绍兴纺织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