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能否成纺织业振兴引擎
“目前除了退税是定量的,其它问题只是定性的,政府还没有出台执行细则,我们也会提出相应条件。”3月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纪朝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纺织业被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让纺织业内人士备感欣慰。杨纪朝透露,3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召集多个相关单位进行商讨。“我们正在开会研究,主要讨论如何对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进行落实,争取做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效统筹。”
记者在对纺织行业采访时了解到,各纺织企业同样对国家振兴规划表示振奋,希望能让惨淡的纺织业走出低谷,并借此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振兴规划将推动产业转型
作为出口依赖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的纺织业成为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自2008年开始,一些纺织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所受冲击尤为严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再遭当头一棒——出口锐减。就在纺织业愁云密布的时候,2009年2月,政府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纺织业赫然在列。
“纺织业振兴是扩大内需、保就业的最好体现,因为纺织业聚集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量产业工人,而且纺织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同时,纺织业与‘三农’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上海新世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沈莺这样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纺织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因。
作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杨纪朝对此则认为,纺织业列入振兴规划将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产业布局、技术改造革新与自主品牌的创新,对纺织业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政府是否会拨给纺织业专项资金的问题,杨纪朝认为:“会有一定的资金,但也主要是引导作用,因为纺织业的中小企业太多,根本无法照顾到,不像钢铁业,抓住三五个企业就可以。”
对于其他补贴措施,杨纪朝表示,政府统一的政策就是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而各地也会依照纺织业在当地的比重出台相应的补贴办法,比如浙江的绍兴、萧山及福建等地都将出台不同的补贴办法。
产业转型需要“心灵手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有国家对纺织业的重点关照,但由于国内纺织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导致很多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甚至连自主创新的意识都丧失了,这对纺织业的转型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沈莺则认为,当前纺织业自主创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市场。“很多企业对出口倚赖过重,只做来料加工,导致他们的设计不足,面料研发根本没有,当客人提出特殊的要求时,他们只能使用进口面料了。”沈莺表示,这种被动的接受已经非常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她还说:“这些企业最擅长生产,客户要啥就做啥,但在渠道拓展方面却很薄弱,没有真正的市场营销意识,这就需要渠道创新。”沈莺认为,既要“手巧”,擅长生产设计,还要“心灵”,学会市场营销。
安徽鸿润集团董事长夏吉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今的纺织企业要逐渐放弃生产驱动的传统思想,向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进行积极转变。已经在国内纺织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夏吉国对于纺织外贸企业掌握产业链主动权深有感触。面对低端产品的出口难,他开始积极与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展开紧密合作,对羽绒加工进行技术难题攻关。而他斥资500万元、耗时两年时间研发的“圈圈绒”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通过此技术打造的“天价羽绒被”达到1.5万美元一床。渐渐地,他的产品外销市场又重新打开了。
世博会助力品牌塑造
纺织行业专家认为,在迎来纺织产业振兴的同时,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也将是我国纺织业塑造品牌、对外展示品牌的一个最好机遇与平台。
夏吉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他们早在两年前就瞄准了上海世博会。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时候,他就着手把产品打进北京数十家高档星级酒店,借助奥运契机做起品牌营销,目前,他们又与上海的近百家星级酒店签订了合约,为此,鸿润集团还为此专门研发了40多款不同规格的产品。“鸿润产品的出口业务一直做得很大,北京奥运会已经使我们的品牌初步具备了国际化潜质,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的国际化品牌运作将得到阶段性实现。”夏吉国对此显得信心十足。
显然,作为由20家纺织企业联合成立的世博赞助商——新世傲公司的体会更加深切。沈莺表示,新世傲公司旗下的纺织企业品牌意识都比较强,希望抓住这次世博会的机遇,搞好品牌化运作,将品牌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一面旗帜。
沈莺认为,世博会其实是整个纺织行业的机遇,其他纺织企业同样可以借势世博来进行品牌化运作。她认为,纺织业下游企业可以通过特许生产商的形式实现,获得他们想要的一些机会,如生产制造,做面料、做成衣的,以此逐渐向品牌化转变。“更重要的是,世博会期间,在中国馆及各省市馆都会有我国最先进的纺织品展示,会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纺织品的研发技术,这是全国所有纺织企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