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纺企“外贸转内销”绝地求生
生意社3月23日讯 一些面临经营危机的中国出口企业近日在北京看到了振兴的希望:在此间举行的“北京首届内外贸企业洽谈会”上,不少参展出口企业拿到了久违的订单。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订单不是来自海外,而是来自国内。
“公司在会上卖掉了42万元的货,够付工人两个月工资了,简直是起死回生!”山东阳信怡云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岩民说。他的公司主要生产中高档抽纱制品,95%出口欧盟。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营业额持续下滑,上个月已经面临停工。
“我们发现北京消费者喜欢手工布艺,已经通知公司增加这部分产品的生产,”受到鼓舞的赵岩民表示:“我最近还会在国内多跑跑,争取找一些代理商。”
在这个被称为“外贸大集”的洽谈会上,北京日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翻看着手里厚厚的团购订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这颗坐着‘云霄飞车’的心终于落地了。”张红对记者说,参会12天,这家专门出口酸奶机的公司现场售机4000多台,销售额达60多万元。
“直到展台上的样机被一抢而空,我才敢相信自己的产品这么受国内顾客欢迎。”张红说。这家公司还和在北京拥有几百家便利超市的物美集团签约销售酸奶机,此外,与上海、江苏、山西、宁夏等地的商家也在积极洽谈中。
物美集团公关总监富宇说,日创公司的酸奶机已在物美70家分店正式销售,一周平均售出2万台,在小家电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富宇认为,外贸产品品质优异,技术含量高,内销价格也相对合理,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并不意外。日创酸奶机最便宜的一款出口价为20美元(约140元人民币),在国内只买90元;最高端的一款出口价100美元(约680多元人民币),在国内只买400元。
广阔的内销市场显然已经成为出口企业的目标,它们希望在这里找到振兴新路径。北京市商务局局长卢彦说,在中国,内外贸合作说了很多年,但双方都不积极,这次的金融危机反而成为促成内外贸合作的最好时机。
从此次洽谈会上的成交数字可“管窥”内外贸合作的前景:北京内外贸企业洽谈会3月5日至19日,销售额达925.48万元,接洽商家700多家次,有25家内外贸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令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寒冬。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2月份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5.7%,是连续第四个月出口下滑。多年来一直依靠海外订单生存的中国出口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认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会逐渐改变“一条腿走路”的现状,转而学会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福建名乐体育用品公司是一家中型体育服装、运动鞋生产企业,从前一半以上产品都供出口。现在,公司将重点转向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名乐营销总监郭辉介绍说,公司计划投入2000万元,用于加大企业形象和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公司的内销网络也在建设中,全国已建成直营店400多个,客户终端1500多个。目前,公司内销和外贸产品的比例已接近9:1。
一些出口生产企业开始为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生产外贸陶瓷礼品的福建泉州龙鹏集团,今年初投入数百万元,针对国内市场研发艺术陶瓷。目前内销的高白釉艺术陶瓷销售额达50万元。副总经理陈少辉说,虽然量还很小,但公司总算走出了开拓国内市场的“第一步”。
不过,中国出口生产企业的“外贸转内销”之路并不平坦。陈少辉说,外贸企业在内销生产经营上缺乏经验。比如库存,外贸企业是按订单生产,基本上是零库存。而内销企业的必须按照市场销售管理库存量,这很难把握。
对此,梅新育研究员认为,出口生产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确实会遇到不少困难,“一开始进入内销市场可能会觉得苦,不过相信一些企业站住脚之后,会发现这是绝地求生的最佳路径。”
为了帮助外贸企业“掉头”开拓国内市场,中国政府也及时推出新举措。3月初,海关总署宣布,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收缓税利息适用的利息率,由5.31%大幅下调至0.36%。
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企业的应征税额为100万元,计息期限为1年,按新的规定,企业缴纳的缓税利息将从近5.4万元减少至4000元左右。
“有了资金的‘活水’,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更有底气了。”名乐营销总监郭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