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时尚服装文化:“温度”向“风度”发展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3-24 09:25:21  来源:中国服装鞋帽网 收藏

  生意社3月24日讯 时尚的就是流行的,所以时尚=流行。

  服装时尚于古已然。以色彩为例,不同的时代都有崇尚的色彩: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秦代周,色尚黑;汉代秦,色尚黄。流行色随时俗而变异,社会生活也就色彩斑斓。唐代的织锦是中国纺织业进入一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到了明代,由于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世俗的消费观念,服装时尚颇成气候。朱元璋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消除元朝服饰的影响,恢复唐制,欲以汉文化来影响服饰和时尚,但这种服装把它的实用性减弱了,特别是女性的爱美天性受到了压制,以致民间不愿“遵旨”而去追求美的天性和崇尚奢华的风尚。

  由此可见,民心所趋,有时政令的权威性也要大打折扣的。所以,到明成化年间,京城流行起了“马尾裙”就是一例。马尾裙是舶来品─从朝鲜传入的“洋服”,当时说来很漂亮也很前卫。在流入京城后,先是为富室大户和歌伎看中,后来普及于民间,“人人买而服之”。到了清末民初,“旗袍”几乎成为女性的“国服”,而它原来是满族女性的常服,旗袍量身裁衣,凹凸分明,三围突出,曲线尽露,赢得女性的共同喜爱是可以理解的。

  男士们在服装上也同样“活在时尚中”。清末民初时候,男士们在西装裤上穿长袍;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分头、金丝边眼镜、宽松打折吊带裤;再到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香港衫、西装;现代雅痞的个性穿着、注重名牌、休闲装……变化不可谓不大。男士的服装尚且如此,小姐女士们衣着之潮流变迁,自然更复杂更惊人了。

  至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原始社会阶段先人以树叶兽皮遮体只是为了遮羞,以保温御寒为目的是服装的初级阶段。这阶段较长,原因有二,一是国人在服装方面主张稳定不变,反对创新,视奇装异服为亡国的“服妖”;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浪费,倡节约。所以,长期以来服装这块领地黯然失色。

  到了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相对于以前来说,高度发达了,服装也随之同步发展。如天宝末年的窄衣服,到贞元年间,三四十年的变化,已经是“风流荡梳洗,时世宽装束”。而太和二年,唐文宗又亲自宣旨诸公主道:“今后每遇(应)对日,不得广插钗、梳(琪按:钗、梳皆为头饰),不须着短窄衣服。”于此可见服装又一变。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到唐中叶,国人服装的“功能”已由原来单一的“温度”向“风度”发展,直白地说,人们穿衣戴帽已从实用攀向一个新的台阶──美化,这个转变经历了长期的准备,才冲决了宗法礼教、社会舆论和民间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的罗网。可见,服装上的革新并不是一蹴可就的。

  纵观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服装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迎来了服装时尚一个根本性的大突破。西风东渐,观念大变。举目服装市场,古典与新潮拼盘,西洋与东土嫁接;唯新是务,唯美是举;奇装怪服迭见,新款洋式互补;夏日街头,女人低胸露脐,男士花衫唐装,日月为之增光,世界为之动容。

  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女性穿衣的目的不在保暖而在“养眼”。事实上,内地三十年来服装时尚的变异是全覆盖的,妇幼少、老中青的“包装”莫不焕然一新,走到大街上去看看,几乎没有两个人的服装是一模一样的,真是五光十色,猗欤盛哉!

  说句大实话,如今是“欲望与火箭齐飞,精神共商品一色”的时代,只要手里有钱,三分卖相,七分扮相,男的都成潘安,女的皆是西施,“温度”有了,“风度”也有了。但如果仅此还不够,还得有点“气度”的话,那必得在修养上认真下点工夫,气质美才是硬道理。气质是“含金量”很高的东西,有了气质,美才谈得上“气度”。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时尚  流行  服装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