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企业:危机下的人才战略
生意社3月25日讯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但是,遇到金融危机,生存成了更重要的问题,部分企业选择裁员瘦身来降低成本应对危机。
表面上看,裁员瘦身确实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但实际上如同断臂求生,只能换来一时的轻松,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旦经济情况好转,再要找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将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仍有许多企业选择减薪不裁员。
还有不少企业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抓住时机储备人才,在“特殊时期”出奇招招揽人才,重点留住蓝领精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危机凸显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在生存的丛林法则当中,我们必须看到适者生存与强者立足的不变定律。企业的竞争,说到底终究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在当下,竞争的就是人才储备。
当然,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当前形势下的人才战略自然就各有侧重。不管怎样,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要避免盲目裁员。不可否认,目前企业经营要坚持现金为王的原则,做好成本控制的日常功课。然而,控制成本未必一定要裁员。其实,人员增减已经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最直观指标,裁员也就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削弱和战略退缩。在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时代,人才作为企业第一战略性资源,为许多企业所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会,不断吸纳储备从各大企业流散出来的优秀人才。可以预见,一旦市场形势好转,他们将占据人才优势。所以,企业不到万不得已,“裁员”这把刀千万不要落下,一旦落下,砍掉的也许是企业的未来。
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有效方法,它不仅为员工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使原本具有单一技能的专业人才变身为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使生手成为熟练操作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历史上的德国、意大利等老牌工业化国家,都是利用经济大萧条时期搞全民技能培训,储备人才,特别是培养蓝领精英。当前相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为纺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了良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提出“加强企业管理和职工培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企业应抓住机会加强员工的培训,做好人才梯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企业普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挖掘利用内部资源,采用岗位轮换等成本较低的培训方式。岗位轮换是指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项不同工作,从而达到考察员工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进行员工在职训练等目的。在纺机企业,让员工在前后工序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轮换,可以让员工对整个生产线获得一个整体的了解和直观感受。这样,前道工序的员工会更了解后道工序的需求,而且如果生产需要调整,两部分员工还可临时对某一方进行补充。实际上,岗位轮换制也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之一欧瑞康公司企业培训所采用的方式之一。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在金融危机中最不该放弃的也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