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棉花亩均收益减少491.5元
其中,物化成本上涨17.5%。2008年物化成本增79.0元/亩,增17.5%,占上涨部分的54.9%。具体分析,肥料增63.9元/亩,增34.5%;机械作业费增6.1元/亩,增11.2%;排灌费增4.4元/亩,增7.6%;农药和除草剂增3.8元/亩,增6.3%;地膜增2.5元/亩,增7.5%;种子费增5.4元/亩,增17.6%。种子费增加主要是因为播种季节天气不利,用种量增加0.3千克/亩,而种子价无变化,仍为14.8元/千克。
肥价大幅度上涨是施肥成本增加的直接原因,由于肥料单价的大幅度上扬,受报酬递减率的影响,单位面积的施肥量普遍减少。尿素用量减3.4千克/亩,减13.7%;钾肥用量减1.2千克/亩,减18.8%;过磷酸钙减9.9千克/亩,减幅高达40%;二铵用量减0.4千克/亩,减4.0%,复合肥也呈减少的趋势。肥价大幅上涨而施用量的减少对夺取高产很不利,这对农业生产来讲是一个非常消极的信号,要密切关注。
2008年,人工费用上涨至498.1元/亩,增65.4元/亩,增15.1%,占总成本上涨部分的45.5%。其中,自用工占72.6%,雇工占27.4%。用工量19.5~21.1个工/亩,减1.6个工/亩,由于用工作价从2007年的20.5元/工提高至25.5元/工,提高24.4%,所以人工成本增加了。在人工费用中,有55.9%的样本农户发生雇工行为,雇工费156.4元/亩,占人工费用的31.4%。与2007年相比,雇工农户的比例增2.1百分点;雇工费增32.2元/亩,增25.9%。三大区域,西北内陆雇工数15~16个工/亩,长江2~3个工/亩,黄河1~2个工/亩,主要用于棉花播种、管理和收获。
此外,固定成本略增的同时,间接费用略减。2008年,棉花生产固定成本87.5元/亩,增1.0元/亩,增1.2%,占上涨部分的0.7%,增长部分主要用于棉花生产的农机、农具和药械等的购置;间接费用31.9元/亩,减1.5元/亩,减4.4%,包括排灌公共费和籽棉出售的运输费等。
2008年,三大区域总成本都上涨。其中,长江1083.8元/亩,增150元/亩,增幅16.1%;黄河977.3元/亩,增109.6元/亩,增幅12.6%;西北1481.5元/亩,增160.7元/亩,增幅12.2%。
“粮涨棉跌”、“肥涨棉跌”,皮棉成本同比增加
2008年,“粮涨棉跌”导致粮棉比价扩大。监测结果,2008年新棉价格下跌22.2%,水稻(长江)价格上涨6.8%~10.9%,小麦(黄河、西北)价格上涨2.4%~2.8%。从粮棉比价来看,中稻扩大了49%,小麦扩大了42.1%。在黄河,即使玉米降价幅度达到11.6%,棉花与玉米的比价也扩大了15.4%。粮棉比价的严重失调对粮棉协调生产很不利。
按样本皮棉产量90.8千克/亩计,每千克皮棉成本12.66元,比2007年10.93元/千克增1.73元/千克,增15.8%。三大区域每千克皮棉成本,长江14.14元,增32.2%;黄河11.21元,增8.1%;西北12.40元,增9.3%。
2008年棉花生产物化费用上涨79.0元/亩,按样本产量90.8千克/亩计,相当于每千克皮棉上涨0.87元,即皮棉成本增870元/吨。为了缩小国内价差,建议适当增加2009年配额外进口棉滑准税的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