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针织用针:目标是替代进口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4-02 13:15:25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4月2日讯 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分析,纺织机械工业企业中生产主机的企业占49.2%,生产专配件的只占28.3%,生产电器配套件的占6.7%,生产纺织机械器材的只占15.7%。而织针生产企业只占纺织机械器材生产企业的一小部分,大约总数在几百家,其中专业生产大圆机用针的企业更少,大约只有几十家,织针企业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

  正视现实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织针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较小、研发能力较弱、设备精度偏低、热处理水平不高的现状还没有明显改善。只是个别企业的一些型号的产品有所进步,触动到了国外产品,使它们在国内的销售价格有所下降。这些织针企业中,民营性质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国外独资和大型国有性质企业数量也屈指可数。而且这些织针制造企业的资产状况也参差不齐,大一些的企业资产可能超过千万元,小一些的可能只有几十万元。由于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有限,因而国产制针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加工精度还满足不了高档织针的要求,产品多以中、低档的织针为主;与国外知名公司生产的织针产品确实还具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我国织针制造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低档产品规模盲目扩大、产品价格无序竞争的阶段;而在高档织针市场几乎看不到国内生产企业的身影,与进口产品同台竞争更是一种奢求。因此,国内新型复合针、高精密大圆机针很大比例上都需要从进口产品或国内的外资企业产品中进行补充。烟台永昌精密织针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炳昌告诉记者,虽然国内大多数织针生产企业的产品都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但是永昌公司已经将生产一部分能够替代德国进口织针的织针产品列入到公司的发展规划中。

  由于针织物品种繁多,所以相应的织针品种、规格数不胜数。虽然每一个制造企业生产的类别不多,具有相对的专一性;但织针品种、规格却“多如牛毛”,按样品订制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多数品种降为共有产品;行业内能自主开发研制新型织针的企业几乎仍是空白,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设计新产品,大多企业只是停留在模仿部分国际知名产品的水平上。因而,自有知识产权、专利产品在织针行业仍属个别现象。

  应该肯定的是,我国织针制造行业近几年来通过对引进设备进行逐步了解、消化、吸收,使用引进设备生产的部分高精密织针已经达到能与进口织针混用的水平。

  迎接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性能、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织针的要求也在相应地提高。由于织机在使用过程中,针舌每秒开闭约60次,有的高达130次;针脚启动时所受的冲击力可达到重力加速度的200倍~300倍。因此,如果想提高织针织造水平,还需在织针动态分析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掌握了织针的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织针的质量,制造出科技含量高、适用企业需求的产品。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技术进步咨询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秦贞俊告诉记者,以前国内大圆机的直径都比较小,圆机运行车速也比较低,针路也以单路、4路为主,现在随着高档针织机的发展,针织通路已经发展到十几路,随着针织产品档次的不断提高,国内针织企业对织针热处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改进热处理的工艺和设备是制造织针的关键技术,因为热处理工艺和设备一直是制针行业的一个“瓶颈”;但这并不说明现在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不能满足制针的工艺要求,而只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普遍使用最新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随着形势的变化,大部分企业更换热处理设备已成必然;值得注意的是改进热处理的夹、辅具,对热处理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样将产品定位为进口织针的替代品的昆山凯意织针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火根告诉记者,凯意公司为了提高织针的产品质量,公司先后引进了加拿大埃克索尔特制针公司的先进设备、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奠定了物质基础。

  付诸行动

  国内织针生产企业的升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企业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织针企业主要还是要在产品开发和销售管理上下功夫。钱火根告诉记者,为了适应当前产品不断升级的需要,公司十分注重织针新产品的开发,现在公司逐渐加强了真丝织物用针的发展,用来适应当前纺织企业由棉纱织物向真丝织物发展的趋势。此外公司根据国内圆机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代理商制度,通过代理商加强了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当前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受到国内政策及市场的影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利润不断下降,公司计划在2009年通过扩大产能,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来控制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张。

  谈及现在如何更好地巩固和扩大产品市场的问题时,大多数企业有着相同的模式,即通过提高设备和加工技术水平,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国内用户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替换进口产品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想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国内生产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还可以增加用户对企业的依存度。钱火根在谈到企业如何增加抗风险能力时说:“当前,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被市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要在防止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还要不断降低负债,保持较高的现金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现今国内的织针行业正在奋勇直追国际先进产品,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替代进口产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机械  针织  进口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