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季安徽茧丝绸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3、利用交易市场规避风险
尽管安徽的丝绸企业规模实力差异较大,但其都普遍存在一共性——经营方式多样灵活。安徽的丝绸企业对网上交易市场都较为熟悉,几乎都有过电子交易的经验。不少企业深悉利用交易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之道,规避风险,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
4、产业链完善,提升企业的周转空间
安徽不少企业都具备有“缫丝—织绸”的紧密产业链生产结构,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缫丝—织绸—服装”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结构。在当前的低谷中,不少企业采取缩减产量的办法,先从源头上减少生丝产出,再利用其所属绸厂把生丝库存慢慢消化掉。这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周转空间,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保存企业的前提下,增加了企业的灵活性,能根据市场形势对生产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收放自如,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安徽省丝绸企业对后市的展望
目前安徽省丝绸企业的负责人普遍存在着三种心态,一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尚未完全释放,行业仍未到谷底;二是认为当前行业已在谷底,后期行情会逐渐好转;三是绝对悲观论,认为丝绸行业的衰落已无法挽回,行业会走向消亡。
持第一种观点的企业负责人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2月份举行的丝绸交易会上,海外客商寥寥无几,订单萎缩十分严重,企业在后期将面临无单可接的境地,届时还将会有不少企业停产倒闭,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谷底。
持第二种观点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当前的茧丝价格保持在低位震荡调整,没有继续往下走,说明当前市场的供给需求已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且当前的茧丝价格已接近历史最低点,下行空间不大,市场已处于一个周期中的恢复性阶段,后期行情会逐渐好转。
持第三种观点的负责人为数较少,他们认为如今其他纺织原料的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唯独丝绸止步不前,而且丝绸一直贵为“纤维皇后”,价格较高,消费人群有限,后期将会被其他特性相仿而价格较低的新纺织面料所代替,从而走向消亡。
以上三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或许过于偏激,丝绸产品自诞生之日起已延续了几千年,这说明了它存在着某种不可替代性,消亡之说难以符实。而前两种观点都是从供需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见解各异,但也都据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观点以前期需求作为参考,虽然较为符实,但对后市的判断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当今高达发达的信息时代,订单的出现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市场变化的速度之快已超出前期需求所能预测的范围内。而第二种观点以价格走势判定供需关系,局限性则更加明显,因为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多,价格走势并不可能完全贴合供需基本面,它只能反应一个大致的供需变化趋势,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判断。所以以上三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存在着局限性。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悲观论是当前安徽丝绸企业的主导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