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时针织:一场反倾销调查引发的转型
生意社4月13日讯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已占公司销售的70%以上,而2004年以前,外贸占公司销售的70%左右。”金时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周明说,外贸与内贸这一比例的变化,使企业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今年1到3月,公司的内贸销售额达到了1.3亿元。”胡周明说,内贸市场的良好表现,使公司在出口略有下降的情况下,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虽然眼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但胡周明仍乐观地预计,2009年,“金时针织”的销售总额将达到6.5亿元,比去年增长30%左右。
“金时针织”是一家生产销售中高档女装面料的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这家成立才8年的纺织企业之所以有这份自信,源于2004年开始的市场转型和技术升级。
2004年,30余家中国纺企受到欧盟反倾销调查,“金时针织”也名列其中。胡周明说,企业参加了应诉,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整理材料、参加诉讼等花了半年时间。“当时,我们有一种强烈感觉,就是外贸越来越难做,企业要重视内贸。”胡周明说。
当时,绍兴纺织服装的外贸生意仍十分红火,利润也不错。“金时针织”此时的国外市场份额占到公司全年销售额的70%以上。胡周明说,经过那次欧盟反倾销事件后,“金时针织”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将市场重心慢慢向内贸转移,同时逐渐加大中高档针织布的比重。
“金时针织”管理层深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过一番调研和论证,最后公司形成共识:需要高品质的产品。
“金时针织”将重金投入到产品开发和技改上。从2004年开始,公司从日本、德国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别人的圆机价格一般是几万元,而他们从德国引进的50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提花大圆机,每台却要130万元。这几年“金时针织”每年技改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别人想方设法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我们却不断淘汰设备,花重金购买更先进的设备。”胡周明说。
技术升级让“金时针织”尝到了甜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公司已成为主要的国内品牌面料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售价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经过几年的拓展,“金时针织”在全国主要城市都建立了销售网点,与此同时,还和“福太太”、“伊妹”等国内品牌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胡周明说:“目前,我们生产的高档女装时装面料国内市场的份额稳步攀升,已经具有了市场定价权。”
记者点评
一场反倾销调查危机,促使企业提前意识到市场要转型,“金时针织”的今天,是昨天超前市场意识的结果。
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危机,和当初“金时针织”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危机袭来,产品滞销,企业陷入困境,然而危中有机,“金时针织”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市场,很快走出困境,闯出一片新天地。“金时针织”的成功让人们相信,只要有信心和智慧,化危为机并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