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企业期待:人民币结算可终结汇率损失
生意社4月15日讯 上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400家企业已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据上海市商务委政策研究室方面的消息,上海对此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方案,并在等待相关部委的细则出台。
这些天,人民币结算成为许多浙江外贸企业的谈资。“其实几个月之前,我们就和客户探讨过关于结算货币的问题,还不太现实,主要障碍是他们还不够放心人民币。”义乌天舒玩具公司总经理何志强说。
这是讨论最热烈的时候,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浙江承担的汇率损失
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陈如昉早先透露,浙江是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之一,多项指标列中国首位,2008年浙江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11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9.4%。纺织服装出口居中国第一,民营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位居中国第一。
浙江以占中国1%的面积和3.8%的人口,创造了占中国10.8%的出口。但是,长期以来美元结算的传统格局对企业来说非常不方便。不仅手续繁琐,购汇结汇的过程手续非常麻烦,此外还要向银行另行支付手续费。而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的风险,再加上来来去去的换汇成本,让一些企业不堪负荷。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结算大致可以节约3%-5%左右的成本。以出口信用证为例,一般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点,结汇需要支出1个点,此外对外汇进行套期保值,还要另行支付成本。
汇率损失是其中最大的一笔成本。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到20%左右。一年之前的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9920,跌破7.0,此后便在6.8左右徘徊。
以何志强的企业为例,美元是主要结算货币之一,2008年一年,仅在汇率损失方面就达300万元人民币。在温州的奥康集团,2008年的出口额5200万美元,同比增长5%左右,但汇率损失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相关财务负责人则表示,相比美元波动更大的2007年,2008年的汇率损失算是正常范围。
一家绍兴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市场导报》记者,由于没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去年底接到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还没等到3个月后交货就已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纺织行业历来有一种说法,人民币每升值1%,相应厂商的利润就会减少4%-6%。
在2008年,在浙江一些外贸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多数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的局面。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为一星期,甚至有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约定在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