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对华纺织企业政策利好 成投资首选
生意社4月16日讯 古代,一条丝绸之路联通两个文明古国。而今天,关于纺织业的话题再次将两个伟大的国度联系在了一起。
今年3月,埃及投资与自由区总局主席AssemRagab率队访华,分别造访广东和浙江等中国纺织重地,也意在吸引中国的纺织企业走出国门,走进埃及。
AssemRagab表示,埃及已经初步形成了3个纺织工业群:以苏伊士运河城市塞得港(PortSaid)和伊斯梅利亚(Ismailia)为中心,投资集中在粗斜纹棉布生产和粗棉纱进口的运河工业群;在博格阿拉伯(BorgAl-Arab)和阿姆雷亚(Amreya)建厂,以亚历山大的各个港口为依托的亚历山大工业群;以及大开罗地区的新工业中心。这些都为埃及吸引纺织企业入驻提供了条件。
AssemRagab说,“埃及男子的服装平均消费为每年550美元;女子则为900美元以上。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国内生产能力极为有限。由于本土工厂不足1000家,埃及需要大量从土耳其及其他国家进口纱线和成品织物。”据了解,埃及的市场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而位居第二,对高、中、低档纺织品均有需求。这对于中国企业,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介绍埃及的硬件优势时,AssemRagab谈道,“埃及长绒棉和超长绒棉的年均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35%。如果投资设厂,能源优势明显。埃及电费每度0.3元,天然气每立方米3.5元,93号汽油每升仅2.3元。此外,人力资源也很低廉,平均月工资折合人民币大约600元,行业工人技术也很娴熟。”
除去硬件优势,埃及在软件上也有特长。Assemragab认为,埃及具有自己独到的技术能力,利于中国企业取长补短。“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埃及拥有最完全的垂直集成纺织工业。从棉花(13135,-40.00,-0.30%)种植到纺纱、织物和成衣生产,整个生产流程均可在国内完成。整个纺织产业的25%将重心放在纺织品生产上,其中,家纺制品占12%,棉纱占8%,剩下的5%则为其他棉织物和纺织品。大部分纺纱(50%)、织布(60%)和卷边(60%)的产能为公有企业所有,而90%的制衣产能则属私营企业。”
埃及连接欧亚大陆,既是进入欧洲和美洲的必经之道,又是非洲面对世界的门户。在埃及投资设立纺织企业,意味着进入埃及国内市场外,同时面对中东、非洲和主要的欧美市场。以中国对美国出口为例,在中国的关税约为30%,而埃及全部免税,且不受配额限制。此外,AssemRagab还承诺,埃及政府将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的出口补贴,由原来的8%提升到12%,以帮助纺织业的成长。
- 嘉欣丝绸:全国丝绸业年产值约2千亿 (11-20 13:43)
- 南通成立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11-13 11:26)
- 纺织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11-12 10:26)
- “通创荟”助推纺织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11-10 09:02)
- “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 走进万事利集团 (11-09 10:51)
- 创新创业驱动专场活动 纺织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11-09 10:20)
- 2015年1-9月浙江省丝绸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简析 (10-30 09:18)
- 全球丝绸纺织(旗袍) 设计中心落户盛泽 (10-20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