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毛巾企业建台帐控制质量
生意社4月17日讯 “在质监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购销台账,绝对不会进没有产品检验报告的不合格棉纱。”4月9日上午,面对河北省质监局局长宋振华的亲切询问,河北高阳县尚家柳村金燕毛巾厂负责人邓亚辉认真地回答道。
高阳隶属河北保定市,是着名的纺织之乡,产品以毛巾、毛线、毛毯产品(业内俗称为“三毛”)为主,年产值约为125亿元,年产毛巾35亿条,占全国产量的38.8%,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每3条毛巾中,就有1条产自这里。虽然产量很大,但高阳的多数企业规模都偏小,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档次偏低。历年来,各级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在20%左右徘徊。
记者发现,从去年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波及了金燕毛巾厂。“生意比以前难做多了。但通过这次整治,让我们有了提高质量的压力和动力,感到不抓质量,确实是不行了。”邓亚辉如是说。
记者看到,在邓亚辉的桌子上,放着3个盒子和3个账本。3个盒子上分别写着“质量管理、资质证照、进货验收”。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从来不懂这些东西,都是县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帮我建立起来的。”
邓亚辉还给记者出示了3个账本:原辅材料进货登记台账、生产加工台账、销售台账。“有了台账,即使将来哪个批次有问题,我也能查出来从哪里进的货,卖到哪里去了。”
据当地质监部门介绍,质量检测从原材料抓起,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台账,坚决遏制劣质棉纱进入生产流通领域。同时,该局还花大力气,督促企业规范产品标识标注,逐步建立索证索票制度。
据高阳县质监局局长张建军透露,开展整治活动以来,该局对辖区内所有毛巾生产加工单位开展了拉网清查,要求每家每户的小作坊都要建立档案,并逐级分工负责,把每个乡镇、村、户都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如今,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很多企业开始主动进行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比如,该县龙头企业三利集团从2007年以来,陆续投资2000多万元,购进100多台剑杆织机。
在河北瑞春纺织有限公司车间里,车间主任张建社告诉记者,该厂今年刚刚建了新厂房,淘汰了原先的旧设备,购进了64台国内先进的剑杆织机(即无梭织机):“剑杆织机是电子控制的,一旦出现线头断了,机器会自动停止,直到工人接上线头,这大大降低了残次品率。它的效率也比老式织机提高几倍。”
像三利、永亮、瑞春这样意识到产业升级紧迫性的企业不在少数,可是,高阳的许多中小型企业还不具备产品和原材料质量检验能力。因此,4月9日,省级毛巾制品检验站在高阳县挂牌那天,全县几百家企业老板自发前往参观。“以前,检测要送到石家庄,今后就方便多了,省时又省力!”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高兴地说。